打开应用

全麻下行经皮超声引导肝右后叶占位射频消融术

马医师   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
原发性肝癌 肝癌

主诉 病史

主诉:反复乏力,腹胀,尿黄8年,加重一周 病史:现病史:患者8年前无诱因出现乏力,腹胀,尿黄,来诊我院,诊断"乙肝肝硬化",予以口服LAM抗病毒治疗,复查HBVDNA阴转,1年半后复查HBVDNA反弹,予以联合ADV抗病毒,半年后停用LAM,继续应用ADV抗病毒至今,复查HBVDNA阴转,治疗期间仍时有乏力,腹胀,尿黄,多次住院保肝治疗,11个月前CT提示肝占位,予以我院外科行射频消融术1次,介入治疗1次,CIK治疗3次

查体 辅查

查体:体格检查生命体征体温36.0℃,脉搏72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110/70mmHg。神清,状态可,皮肤巩膜无黄染,可见肝掌及蜘蛛痣,心肺听诊未闻及异常,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下肢无水肿。 化验:血细胞分析(五分类):白细胞计数 4.2 10^9/L、血小板计数 55.0 10^9/L、血红蛋白 125 g/L,肝功酶谱: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42 U/L、碱性磷酸酶 228 U/L、γ-谷氨酰转肽酶 47 U/L、胆碱酯酶 1443 U/L、总蛋白 60.2 g/L、白蛋白 24.2 g/L、总胆红素 51.8 umol/L、结合胆红素 0.0 umol/L、非结合胆红素 41.6 umol/L。甲胎蛋白测定:甲胎蛋白 260.99 ng/mL CT:两肺继发肺结核可能性大 脾大,肝硬化,肝内多发DN,侧枝循环建立 肝Ca治疗后,肝右后叶强化影,考虑肝Ca复发? 门脉主干栓子形成 胆囊结石

诊断 处理

诊断:乙肝肝硬化 活动性 失代偿期CP评分8分B级,原发性肝癌(介入术后) 于全麻下行经皮超声引导肝右后叶占位射频消融术。 患者仰卧于术床,常规碘伏消毒铺无菌手术巾。首先,超声定位肝右后叶S6段目标病灶并选取穿刺路径,超声引导下18G Tru-cut病理针穿刺目标病灶取材1条,标本完整,长约1.8cm。然后射频针穿刺至病灶深部,旋开针伞,分6点重叠消融,射频消融同时23G PTCD 针穿刺至目标病灶近肾脏侧,边退针边缓慢注入无水酒精5ml,共用时45min10s。超声提示完全消融后,烧灼针道结束手术。

随访 讨论

患者肝硬化背景,比较患者CT可见,该患肝右后叶动脉期及门静脉期强化,延迟期消退,程“快进快出”影,伴有甲胎蛋白升高,考虑恶性肿瘤,目前肝功C-P B级,应积极行手术治疗,本次治疗采用射频消融治疗。术后复查磁共振如下图所示,可见消融确实,复查甲胎蛋白,较术前有所下降。提示治疗有效。 目前治疗原发性肝癌手术切除与射频消融都是有效的治疗手段,各具优势,射频消融的优点在于:(1)微创,经皮穿刺治疗甚至可以在局部麻醉下完成.患者反应轻微,大多在治疗当天即 。可下床活动和进食.腔镜下治疗的反应较开腹手术轻,我们治疗一些合并重要脏器功能不全的患者,如肝肾功能不全、门脉高压出血、糖尿病,均能很好地耐受RFA治疗.就是开腹途径 。下 、A治疗也比常规的肝切除手术创伤轻.其住院天数,并发症率和死亡率都较切除手术明显降低;(2)就目前的技术而言,直径小于5 cm的肝癌,治疗效果与手术切除相仿,可以达到局部根治的标准.随着新一代电极问世,治疗范围可望进一步扩大;(3)易于反复多次治疗,对多发和复发性肝癌有其优越性;(4)避免了切除手术过程中挤压和触摸肿瘤引起的医源性转移;(5)高温使肝癌的某些抗原暴露,在消融的肝癌组织被清除的过程中可能会刺激机体的肿瘤免疫,产生所谓的“内源性瘤苗”作用。 参考文献 郭峰.褚朝顺,陆子鹏,苗毅,原发性肝癌射频消融研究进展。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9年4月8日;17(10):998.1004.IssN 1009.3079 CN 14—1260/R 高恒军,梁惠宏,陈敏山,彭振维,张耀军,黎鹏,庞雄昊,张亚奇,李锦清.射频消融联合经导管肝动脉栓塞化疗治疗肝癌疗效分析.中华医学杂志2008;88:2529—2532 Livraghi T,Goldberg SN,Lazzaroni S,Meloni F,Ierace T,So1biati L,GazeIIe GS.HepatocelIularcarcinom a:radio—frequency ablation of mediumand large lesions,2000;214:761—768 Lo HW,Tsai YT,Chen PH,Chen HY,Ke CG,Iuan CC.Radiofrequencv ab1ation for treatmentof heDatOce1lu1ar carcinom a with cirrhOsis. 2003;50:645—650

发布于 15-07-31 00:36

19 个评论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