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应用

右肺上叶切除术后炎症导致右肺中叶综合征一例

杨医师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气胸 肺结节 肺中叶综合征

主诉 病史

患者,男,64岁,因“体检发现肺部占位2周 ”入院。2015年01月外院冠脉CT示:左前降支起始段钙化灶,伴管腔重度狭窄。

查体 辅查

查体:神清,精神可,皮肤巩膜未见明显黄染,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口唇无紫绀,颈静脉无怒张,两肺呼吸音清,未闻及明显干湿啰音,心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明显病理性杂音,腹平软,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 术前检查:胸部CT提示:右肺上叶后段结节,肺癌考虑;两肺上叶多发肺大疱;双肺多发慢性感染性病变。ECT检查提示:全身骨显像未见明显异常。B超检查提示:1、双侧锁骨上未见肿大淋巴结2、双侧颈动脉粥样硬化伴左侧斑块形成3、肝脏、胆囊、胰腺、脾脏未见明显异常4、双侧肾上腺区未见明显异常。心超提示:1、升主动脉内径正常高值 2、左心尖圆钝 3、左室舒张功能减低。2015.02.04在局麻下行冠脉造影术,术中示:前降支中段50%狭窄,可见心肌桥。

诊断 处理

术前诊断: 右肺上叶结节 周围型肺癌可能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双侧颈动脉粥样硬化 于2015.02.11全麻下行胸腔镜探查 辅助小切口 右上肺结节楔形切除 术中冰冻 右肺上叶切除+纵隔淋巴结清扫术 胸腔粘连松解术,术中所见:右侧胸膜腔粘连闭锁,未见明显积液和转移性结节,右肺上叶与中、下肺叶分裂不全,肿瘤位于右上肺叶,可见胸膜牵拉征,大小约2.0*3.0cmCM左右,质韧,切面呈灰黑色,右肺门可及多枚淋巴结,与周围组织粘连紧密。术后予预防感染、排痰、平喘、雾化等治疗。 术后诊断:右上肺癌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双侧颈动脉粥样硬化 术后第三天,查体:T 37.6 °C,双肺呼吸音尚清,未闻及明显干湿啰音,右侧呼吸音略低。胸腔引流管通畅,水柱波动可,24小时共引流出淡血性液体约300ml。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0.1×10^9/L↑、红细胞2.67×10^12/L↓、血红蛋白82g/L↓、血小板计数93×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2.6%↑,C-反应蛋白256.8mg/L↑。床边胸片提示:右上肺切除术后改变,右侧液气胸,右上肺膨胀不全。考虑右肺中叶不张可能,予加强咳嗽、排痰,请呼吸科床旁纤支镜下吸痰,停哌拉西林舒巴坦针 2.5g 静滴 二次/日,改为美罗培南1g ivgtt Q8H抗感染。呼吸内科予床旁纤支镜下吸痰,术中见右主气管少量分泌物,有上叶开口呈盲端,右中、下叶开口通畅,未见明显水肿等异常。 2015-02-16痰培养加药敏: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kpn)+ 美洛培南(MEM)S1+,2015-02-17复查胸部CT示:右上肺切除术后改变;右中肺部分不张;右下肺少量炎性渗出及小叶间隔增厚,提示淋巴回流障碍。右侧少量气胸及胸腔积液。即于气管镜室纤支镜下吸痰,术中见右上叶术后残端改变,右中叶外侧段开口通畅,右中叶内侧段开口外压性狭窄。考虑局部炎症引起右肺中叶内侧段支气管淋巴结肿大压迫所致,继续予以抗感染、排痰、平喘、雾化等治疗;鼓励患者加强咳嗽、咳痰,促进肺复张,注意胸腔引流情况。 2015-02-22复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9.4×10^9/L、红细胞2.90×10^12/L↓、血红蛋白88g/L↓、血小板计数474×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0.0%、C-反应蛋白:34.8mg/L。血炎性指标明显好转,更改美平为舒普深 3.0g 静滴 Q8H降阶梯抗感染治疗。 2015-02-26血常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正常,C-反应蛋白20.9mg/L,予停(舒普深)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针。2015-03-02复查胸片提示右上肺切除术后改变,右侧液气胸,右残肺炎性渗出;对比前片(2015-02-26)吸收好转。予以拔除胸腔引流管,次日出院。 病理报告:右肺上叶)低分化腺癌,大小2x2cm,未见脉管及神经侵犯,支气管切缘及断端切缘均阴性。各组淋巴结均阴性。

随访 讨论

2015-03-18复查胸部CT:右上肺切除术后改变:右肺少许渗出灶,对照2015-02-17老片明显吸收;右肺中下叶纤维灶。右侧少量气胸及胸腔积液,较老片有吸收好转。左肺肺大泡、少许纤维条索灶。 2015-06-15复查胸部CT:右上肺切除术后改变:右肺纤维灶,对照2015-03-18老片渗出基本吸收。右侧少量胸腔积液,对比老片气胸已未见,胸腔积液有所吸收。左肺肺大泡、少许纤维条索灶。

发布于 15-07-27 23:18

14 个评论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