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应用

心脏怦怦跳(5)——被误认为阵发室上速的1:1房速

王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心动过速

主诉 病史

阵发性心悸、气促11个月。 2014年7月患者安静时出现心悸、气促,否认胸痛、胸闷、恶心、呕吐等不适,自述心率160次/分,就诊当地医院,行ECG提示“室上性心动过速”,予倍他乐克口服一小时后缓解,之后未再发作。2015年5月患者再次于安静状态下出现心悸、气促,伴心前区闷痛、恶心、呕吐、口周麻木,呕吐后症状可缓解,自述心率180次/分,遂就诊当地医院,行ECG提示“室上性心动过速”,予倍他乐克口服,肌氨肽苷静脉输液治疗两小时后好转。现患者为进一步治疗收入我院。 余无特殊。

查体 辅查

入室查体:HR 124bpm 心律齐。 辅查:入院ECG:窄QRS心动过速,HR124 bpm。

诊断 处理

入室初步诊断阵发室上速,AVRT可能性大。 处理:予患者静推异搏定,后患者心动过速未能终止,后复查ECG P'波延迟,隔半小时后再次复查心率,患者心率70bpm左右,复查ECG,可见2:1下传的P'波,考虑患者应为房速。后行心内电生理检查+射频消融,CARTO下行右房三维建模,并行右心房激动标测,提示房速为局灶来源,起源于右心耳基底区域,在此消融后房速消失,反复异丙肾上腺素未能诱发房速,消融成功。

随访 讨论

本人现在协和医院内科轮转。 患者术后未再发心动过速。 阵发室上速多为折返机制形成,折返环包含房室结,使用CCB或β-blocker等药物可作用于房室结,打断折返环,终止室上速发作,这位患者入室ECG较难鉴别,误认为室上速,予异搏定后并未终止发作,后出现2:1下传,明确为房速。

发布于 15-07-13 22:58

1 个评论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