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性贫血是慢性肾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与肾病患者的死亡率密切相关。目前,国内医疗机构治疗肾性贫血达标率在10%~70%,即使在大型三甲医院,其肾性贫血的药物治疗也尚不规范,需要进一步规范肾性贫血治疗方案。
本文依据国内外治疗肾性贫血的相关指南、共识、参考文献及药品说明书等,回顾性分析肾性贫血患者的药物治疗方案,对其合理性进行评价。
1+
目 的
评价肾性贫血药物治疗方案的合理性,建立肾性贫血药物使用的临床路径,规范肾性贫血药物治疗。
2+
方 法
依据国内外相关指南、共识、参考文献及药品说明书建立肾性贫血药物治疗评价标准,回顾性分析肾性贫血患者的药物治疗方案(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蔗糖铁复合物和多糖铁复合物),对其合理性进行评价。
评价标准
促红细胞生成素在肾性贫血患者中合理用药评价标准为:血红蛋白(Hb)<100g/L即开始治疗,Hb>130g/L时,停止治疗。在我国,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常用量为1次3000u,1周2~3次,或1次10000u,1周1次或隔周1次。
铁剂在肾性贫血患者中合理用药评价标准为:①铁蛋白(SF)处于绝对缺乏状态,即非血透患者SF<100μg/L,血透患者SF<200μg/L,必须补铁;②SF<200μg/L的血透患者优先使用静脉铁;③SF>500μg/L的患者禁用静脉铁;④SF>800μg/L的患者铁负荷过量,禁止补铁;⑤全身活动性感染者,禁止补铁;⑥单纯口服补铁患者每日补充元素铁200mg。
以上评价标准均参考药品说明书、国内外肾性贫血相关指南、国内专家共识及参考文献等。遵循患者个体情况综合判断。
下载或打开 医联APP 查看完整评论
立即下载
打开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