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应用

口味有遗传

刘医师   山西杏花汾酒集团公司职工医院
不可否认的,零食是儿童饮食习惯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是其在营养研究中经常被忽视。虽然零食是学龄前儿童饮食中卡路里的主要来源,但至今为止,我们对驱动零食选择模式的因素还知之甚少。 口味的遗传可能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儿童的零食模式。 CD36基因中的rs1761667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脂肪味觉敏感性相关,TAS1R2基因中的rs35874116 SNP与甜味偏好有关,并且TAS2R38基因中的rs713598 SNP与苦味,以及绿叶蔬菜的厌恶相关。 最近,来自加拿大圭尔夫大学的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研究,旨在确定Guelph家庭健康研究中三种味觉受体SNPs与学龄前儿童的零食模式之间的横断面关联。学龄前儿童的零食质量,数量和频率使用三天的食物记录进行评估。研究人员也收集了儿童唾液,用于SNP基因型分析(n = 47)。 研究结果显示,TAS1R2中携带TT基因型的儿童食用的零食中含有更多的热量,这些零食主要在晚上食用。与TAS2R38中的GG基因型相比,CC和CG基因型儿童的零食总能量密度最高。与携带G等位基因的儿童相比,CD36中AA基因型的儿童零食能量密度也较高,但这种差异并非单独归因于来自脂肪,碳水化合物,糖或蛋白质的能量。 因此,味觉受体的遗传变异可能影响学龄前儿童的零食模式。
发布于 18-02-24 06:34

5 个评论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