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简介】于普林,卫生部老年医学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北京医院期刊编辑部主任;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第九届主任委员;中国老年学学会老年医学委员会常委;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流行病学学组组长;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老年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老年医学杂志》副总编辑、《中国流行病学杂志》编委等。
由中华医学会、国家老年医学中心、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北京医院主办,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北京医院老年医学部、《中华老年医学杂志》、北京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承办的第一届中国老年医学大会、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老年医学学术会议今天在京召开,就老年医学学科发展相关问题,医联采访了大会执行主席于普林教授。
医联:能介绍一下中国老年医学的发展历程吗?
于普林:现代中国老年医学起源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由当时北京医院的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的几人发起,中华医学会在1964年召开了第一次全国老年医学大会,当时有90多名代表参加;1981年在桂林成立了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老年医学分会的成立标志着我们国家老年医学进入了一个有组织的快速的发展阶段。老年医学从起源至今35年,在历任主委和委员的努力拼搏中走出了老年医学的特色发展之路。中国老年医学首先是从保健医学而来,保健医学原来只是为高端人群服务,现在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越来越多的普通老年人需要享受老年医学的服务和保健,所以传统的老年医学要进行转型,我们要把我们的知识和经验与大众分享,这是摆在学会面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可以说我们老年学会的一个工作,就是一个转型。
医联:本次大会更名的原因和意义是什么?
于普林:原来叫老年学大会和老年医学,为什么这次改叫中国老年医学大会呢?大家知道,中国人口世界第一,中国的老年人口也是世界第一,经济总量已是世界第二了,但是我们的老年医学和世界还是有差距的,在老年医学的发展历程中,我们的前辈已经做了很多工作,我们要做的是传承和发扬,我们要把中国的老年医学推向世界,让我国不仅仅是老年人口大国,还要变成老年医学的强国,把老年医学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提问:相比往届大会,本次大会的特点是什么?
于普林:本次大会有两个特点,一是我们的顶层设计更加完善,大会得到了陈竺副委员长和政协常委黄洁夫的高度重视,筹备阶段也得到陈可冀、曾益新院士等的具体指导,第二是影响范围广,参与人数非常多。各省老年医学的主委、委员都积极的组织当地老年科医生和年轻医师参会。
医联:您对这次大会有什么期待?
于普林:我希望我们通过这这次会议能让老年医学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成为老年医学走向未来的一个新的起点,希望这次会议能够产生更多思想碰撞的火花,使大家凝聚共识,更热烈的投入到老年医学的事业中,更好的服务老年患者,迎接人口老龄化的挑战。
医联:现在老年医学的发展面临哪些挑战?
于普林:老年医学的挑战确实非常大,因为医学并不是专门为老年人设计的,现在我们就要转变观念,原来很多指标是治愈,但是现在的老年人是一个慢性病、多病共存的载体,如果继续以原来的治愈率为目标,就失去学科特色了,也不利于学科发展。我们要更多关注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提高,提高老年人的独立生活能力是我们和别的学科的重要区别。另外以后老年人可能要面对从急性病的处置、慢性的康复,到慢性病的长期照料,到临终关怀整个过程的一系列问题,这些都给老年医学带来了严峻挑战。我们也有信心迎接和应对这些挑战。
下载或打开 医联APP 查看完整评论
立即下载
打开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