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在京召开发布会,发布了《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原发性肺癌诊疗指南2015.V1》、《二代测序技术应用于临床肿瘤精准诊治的共识》和《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年度研究进展2015》。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原发性肺癌诊疗指南2015.V1》发布
CSCO理事长吴一龙教授强调,CSCO恶性肿瘤临床诊疗指南的特色是,首先是兼顾地区发展的不平衡;第二是基于资源和药物的可及性;第三是关注肿瘤治疗的价值。CSCO临床实践指南中,每一个问题都包含“基本策略”和“可选策略”两个部分。“基本策略,是最低要求,有充足的证据,无论在一线城市的大医院还是其他城市的县级医院均可实现。而可选策略,是高级选择,是对不同地区、不同级别医疗单位的补充选择。”CSCO还将在一年内陆续公布胃癌、肠癌、肝癌、食管癌、乳腺癌和淋巴瘤等癌种的临床诊治指南。
CSCO副理事长程颖教授代表《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原发性肺癌诊疗指南2015.V1》(以下简称指南)编写专家组介绍了指南编写的背景、内容和意义。她说,《指南》由国内肺癌领域内科、外科、放疗、病理等多学科的13位知名专家,参考国际指南和最新研究结果并结合多年经验,历时4个月的编写、反复修改和论证才完成,具有极高的权威性。
《指南》分为:影像学诊断,病理学诊断,分子分型,基于病理类型、分期和分子分型的综合治疗,随访以及附件等六部分内容。撰写格式上也与国际上现有的权威指南不太相同,采用的是表格和文字描述相结合的方式,主要内容以表格呈现,文字描述作为补充,表格内容简洁明了,便于临床医生查找和阅读。
指南主要内容
病理诊断的形态学方面 基本策略:应根据组织形态学明确小细胞肺癌(SCLC)和非小细胞肺癌(NSCLC),NSCLC须进一步明确鳞癌和腺癌;可选策略:建议行细胞学检查,制作细胞蜡块。
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基本策略:建议手术标本使用一组抗体鉴别腺癌、鳞癌;晚期活检病例,应尽可能使用应用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和P40两个免疫组化指标确定腺癌或鳞癌;可选策略:依据2015版世界卫生组织(WHO)肺癌组织学进行分类。
分子分型:晚期NSCLC组织学诊断后需要保留足够组织进行分子诊断,根据分子分型指导治疗。所有含腺癌成分的NSCLC,无论其临床特征(如吸烟史,性别,种族,或其他),应常规行EGFR敏感突变/ALK融合分子检测,ALK的检测应与EGFR突变检测平行进行。如果组织标本不足或难以获得,可利用血浆游离DNA ARMS法检测EGFR突变。ROS1阳性NSCLC与EGFR突变,ALK阳性NSCLC一样,是NSCCL的另一种特定分子亚型。
综合治疗:对于适宜手术ⅠA、ⅠB期NSCLC患者,基本策略为解剖性肺叶切除+肺门纵隔淋巴结清扫术;不适宜手术患者,基本策略为行SBRT或SABR。对适宜手术ⅡA、ⅡB期NSCLC患者,基本策略为解剖性肺叶切除(肺叶/全肺)+肺门纵隔淋巴结清扫术+含铂双药方案辅助化疗;不适宜手术患者,基本策略为放疗。
可手术临床ⅢA期NSCLC患者中,T3~4N1或T4N0非肺上沟瘤(侵犯胸壁、主支气管或纵隔)、T3~4N1肺上沟瘤,及同一肺叶内T3或不同肺叶T4期这三种分类的患者,基本策略为手术+辅助化疗、新辅助放化疗+手术+辅助化疗,以及手术+辅助化疗。
可手术ⅢA期N2的NSCLC患者,又可分层为单站纵隔淋巴结转移预期可完全切除,和多站纵隔淋巴结转移预期可完全切除两种类型,基本策略为手术+辅助化疗、根治性同步放化疗,和根治性同步放化疗。
不可手术ⅢA、ⅢB期原发性肺癌中,PS评分0~1的患者,基本策略:多学科团队讨论,行序贯化疗+放疗。PS评分2:基本策略:建议行单纯放疗。
晚期NSCLC患者的治疗,需要基分子分型和组织分型等进行分类,指南对每一分类的肿瘤治疗提出了指导的意见,涉及:驱动基因阳性IV期NSCLC的治疗(EGFR阳性、ALK融合基因阳性)和驱动基因阴性IV期NSCLC的治疗(鳞癌及非鳞癌),以及IV期孤立性转移NSCLC的治疗。
SCLC治疗,局限期SCLC 基本策略为根据分期T1~2N0和超过T1~2N0分类,前者基本策略包括手术、辅助化疗等。对于T1~2N0患者,又通过PS评分不同制定出不同的治疗策略。广泛期SCLC,指南将中将患者分为无脑转移无局部症状、有脑转移、无脑转移有局部症状三大分类进行建议,各分类中又格根据患者PS评分和临床症状进行细分,给出了详细的基本策略和可选策略。
《二代测序技术应用于临床肿瘤精准诊治的共识》发布
会上发布了《二代测序技术应用于临床肿瘤精准诊治的共识》(下称《共识》),《共识》旨在为二代测序(NGS)技术应用于临床肿瘤驱动基因分析,提供相关指导性建议并规范临床实践。
吴一龙教授指出:《二代测序技术应用于临床肿瘤精准诊治的共识》的发布只是第一步,目前最关键的问题是规范测序公司的标准和操作方法,技术规范了才能保证后续的精准发现和精准治疗!
我国肿瘤患者数目庞大,基因诊断和检测需求巨大,而实际应用中,因为准入门槛低、缺乏业界公认的指导规范,可能存在检测质量低下、结果准确性差、解读不专业,甚至盲目追求基因检测结果等现象。
为了推动实现NGS临床检测的规范化,CSCO理事长吴一龙教授、CSCO副理事长秦叔逵教授于2015年指导成立了CAGC,并启动“精准肿瘤学研究项目(CAGC POI)”。作为项目的第一阶段计划,CSCO、CAGC组织实验室癌症遗传学家、临床肿瘤学家、生物信息学专家、病理学家等专家修订本《共识》。第二阶段计划是对共识的可行性进行验证,对各个流程进行多基因的分析,第三阶段计划是开展基于多基因的生物标志物、多种药物的临床试验。
《共识》的主要执笔人张绪超教授介绍:具体而言,NGS检测的内容是什么?样品处理的流程是怎样的?数据怎样产出?如何规范检测报告?这些都是本次发布的《共识》所回答的问题。《共识》的产生,最终的目的,就是要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使得提供给临床医生的参考数据是准确的,促进多学科专家形成团队,正确管理。正确指导才有正确的诊疗方案,未来NGS将不仅应用于初诊患者的诊断,还会对耐药机制的阐释和全程管理都有很大的帮助。
《共识》阐述了NGS技术质量需求、临床肿瘤相关NGS检测内容、样本处理、测序流程、数据管理、信息学分析、结果报告解释和咨询、以及知情同意、NGS用于研究与诊断的区别、CAGC POI项目NGS测试的监督等9方面内容,并在每部分内容中针对关键点提出“声明”。
《共识》同时配发《NGS检测报告格式化模板》用以指导检测结果的临床报告,目的是确保检测方以标准化、全面充分但又简明易懂的方式为临床医生提供信息,协助其用于患者的靶向治疗方案的决策。张绪超教授解释:“NGS临床报告非常关键,对临床治疗决策起到引导作用,因此需要基于实验室癌症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生物信息学家以及病理学多学科专家对于检验结果的共同清晰的认识和解读。”
CSCO首次推出“中国版”临床肿瘤学年度研究进展报告
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美国癌症研究协会(AACR)、英国医学杂志(BMJ)均会每年发布年度进展,侧重点不一,ASCO开始发布年度进展报告的这10年,是临床肿瘤学发展最快的10年。期间,中国学者发起了多项高质量研究,贡献了有价值的成果。
CSCO中国版年度研究进展报告系统总结了2014年9月1日~2015年8月31日由中国大陆学者主要参与并发表的临床研究相关文献,根据中国主要的肿瘤类型分类整理,依据研究结果对临床实践的影响评选出九大瘤种的16项重要进展和多项值得关注的进展。
吴一龙教授在序言中引用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提出“少年强则学会强、少年智则学会智”。吴教授特别提到,此次具体负责年度进展数据采集和写作的是CSCO的青年委员们。
谈到《2015中国临床肿瘤学年度进展报告》形成的背景和意义,项目负责人钟文昭教授介绍说,CSCO希望效仿ASCO年度研究进展加以梳理、集锦,期望从中看到中国临床肿瘤学发展的脉络。
下载或打开 医联APP 查看完整评论
立即下载
打开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