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应用

右侧咽旁间隙肿瘤13年

杨医师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咽旁间隙肿物

主诉 病史

患者男,41岁,因发现右侧咽旁间隙肿瘤13年于2016年10月5日来浙江省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就诊。入院前13 年,患者因鼻部不适于当地医院就诊,被诊断为右侧咽旁间隙良性肿瘤,行γ刀治疗,术后恢复可。入院前3年,自觉咽部不适感再次前往当地医院就诊,被诊断为咽旁间隙肿瘤复发,但未行治疗;3 年来,咽部肿物逐渐增大并向上颚部突出,自觉上颚异物感,无发热头痛、恶心呕吐、呼吸困难、伸舌困难、声音嘶哑等。入院前1周,来我院门诊就诊,行颈动脉增强CT血管造影检查,提示:右侧咽旁间隙2枚肿瘤,主要由右侧颈外动脉分支供血 。遂收入院待术。 

查体 辅查

门诊查体:患者右侧软腭处肿胀膨隆,表面黏膜尚光滑,无明显糜烂及出血,视频喉镜及视频鼻内镜下见右鼻咽侧壁隆起明显 。 并行局部细针穿刺细胞检验,提示:涂片可见成堆散在腮腺细胞,偶见淋巴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考虑腮腺组织来源的肿瘤细胞 。

诊断 处理

完善各项术前准备后,行全麻下达芬奇机器人辅助下咽旁间隙肿块切除术。具体步骤与病例1 的手术类似,先后完整取出2枚肿瘤组织。术毕,患者无明显术中并发症,出血约50 ml,切除物送病理学检查(图8)。 全部术程总时间约为160 min,包括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开机及调试时间(约60 min)。咽旁间隙引流管在术后3 d拔除,共引流出淡血性液体约50 ml。未发生术后并发症。术后病理报告:(1)较大肿物考虑为“多形性腺瘤”,免疫组化染色结果:CD117(-)、Calponin(+)、P63(-)、Ki67(+)、CK7(+)、CK14(+);(2)较小肿物考虑涎腺源性肿瘤,符合多形性腺瘤,肌上皮为主型。 病理报告符合术前诊断。 术后第3天,患者进清洁流质饮食,术后第 6天,患者进普食并出院。其后患者每半个月复查1次,目前已随访半年,未发生迟发型术后并发症及肿瘤复发。

发布于 20-07-02 21:00

0 个评论

暂无评论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