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71岁,因反复发热、呼吸困难、和低氧血症入院,并伴有肺浸润。 患者主诉既往体健,直至此次就诊前的6个月出现疲劳、发热、寒颤,呼吸短促,并且右腿出现红斑。患者当时就诊于另一家医院。
胸片显示左肺下叶不张。同一天内进行的胸部CT扫描显示双侧全肺多灶性磨玻璃影,肺小舌和下叶实变,纵隔淋巴结肿大。诊断为右下肢蜂窝组织炎。使用多西环素和头孢唑啉治疗;患者病情改善,出院回家,继续进行7天的抗菌素治疗。
在之后的6个月,患者发生多次事件,包括疲乏、食欲下降、之后是寒颤、极度虚弱、呼吸困难、发热(体温达39.4°C),和低氧血症。期间患者至少6次就诊于不同医院。距离此次就诊前的6个周内获得的、时间最近的多个胸部CT扫描显示,下叶气腔阴影改善,上叶持续存在磨玻璃影。出现症状时患者使用抗菌素,症状在1至4天内改善;未使用糖皮质激素,患者的病情在8天又回复至基线处。 对非感染性原因进行检查。在此次就诊前的3.5个月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检查,结果显示,BAL包括30%中性粒细胞,24%淋巴细胞,32%巨噬细胞,和2%嗜酸性粒细胞;微生物学检测和细胞学检测结果为阴性。 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正常,电视透视下吞咽能力检查(videofluoroscopic swallowing study)显示轻度口咽吞咽困难。诊断为疑似过敏性肺炎。 约此次就诊前的5周,患者从一家医院出院,并同时就诊于第三家医院进行进一步评估。N末端B型钠尿肽(NT-proBNP)和促甲状腺激素均正常;血清半乳甘露聚糖,1,3 -β-D-葡聚糖,和粪类圆线虫抗体阴性。其它检测结果如表1。血液和尿液细菌培养为阴性。鼻窦CT显示左侧上颌窦中度阴影,左侧漏斗部堵塞。第4天,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上升至5.9%(参考范围,0-5)。粪便样本中未见寄生虫或虫卵。考虑诊断为过敏性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