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应用

线状皮肤型红斑狼疮

彭医师   重庆市中医院
慢性皮肤型红斑狼疮

主诉 病史

女, 77 岁。头皮皮疹伴痒 2 个月,加重 1 周。2 个月前右颞部出现一绿豆大小红色丘疹,伴 瘙痒,外院诊断为“脂溢性皮炎”,予氟芬那酸丁酯 外用,效果欠佳。后丘疹增多融合,呈条带状分布。 

查体 辅查

1 周前皮损脱屑,瘙痒加重,无光敏感。皮肤科情况:右颞部呈开口向后的“C”型条带状暗红色斑块, 沿 Blaschko 线( 以下简称 B 线) 分布,上覆少量鳞屑 。实验室检查: 血尿常规、免疫球蛋白 及补体、 ANA、 ENA 谱均正常。

诊断 处理

皮损组织病理示: 角 化过度,角栓形成,表皮不规则增生与变薄,局灶性 基底细胞液化变性,真皮血管附属器周围淋巴细胞浸润,符合盘状红斑狼疮( DLE)  。诊断: 线 状皮肤型红斑狼疮( LCLE) 。治疗: 硫酸羟氯喹片 0. 2g, 2 次/d,口服, 2 个月后皮损好转。 【药品疗效】 糠酸莫米松乳膏适用于用于湿疹、神经性皮炎、异位性皮炎及皮肤瘙痒等皮肤疾病。

随访 讨论

线状皮肤型红斑狼疮( linear cutaneous lupus erythematosus, LCLE) 为红斑狼疮的罕见变异型,最初 见于沿B 线分布的盘状红斑狼疮 ( discoid lupus erythematosus, DLE) ,后发现其他类型如亚急性皮肤型 红斑狼疮 ( subacute cutaneous lupus erythematosus, SCLE) 、狼疮性脂膜炎 ( lupus erythematosus panniculitis, LEP) 、肿胀型红斑狼疮( lupus erythematosus tumid, LET) 、 DLE 与 LEP 的重叠型等也可呈线状排 列,且一般仅有皮肤损害而很少累及系统, Abe 等[1] 将它们统称为线状皮肤型红斑狼疮,迄今本病国内 报道仅20 余例[23] 。 B 线由 Blaschko 于 1901 年首次提出并描绘, Restano 等人完善。其与皮纹线、皮节、神经血管的 分布走向均无关,形成机制未明。目前认为 B 线代 表了外胚层发育的延展方向。在胚胎形成期受精卵染色体发生突变,形成基因组嵌合体,并继续克隆表 达。突变细胞相当于抗原,正常情况会处于耐受状 态,但在某些诱因的刺激下会失去耐受,并表现为肉 眼可见的炎性皮损,与正常细胞形成的皮肤之间交 错形成。诱因可能为紫外线、感染、药物、创伤、杀虫 剂和重金属等[45] 。

发布于 19-06-16 20:22

0 个评论

暂无评论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