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45岁,以右下颌第三磨牙反复发生冠周炎2年就诊,要求拔除患牙。自诉牙齿曾有冷热痛和夜间痛史。
口腔检查:右下颌第三磨牙近中低位阻生,大面积龋坏,食物嵌入,冷热(-),叩(-),松动Ⅰ度;右下颌第二磨牙松动Ⅰ度;其余牙体均未见异常。 口腔卫生情况差,开口度正常。X线曲面断层显示:右下颌第三磨牙近中牙周膜间隙增宽,其根尖距离下牙槽神经管约3 mm。经查体及辅助检查排除手术禁忌证后,签署手术同意书,拟局部麻醉下拔除右下第三磨牙。
检查患者的基本情况:生命体征平稳,脉搏、呼吸正常,意识清楚,下唇和舌尖麻木;口内以注射点为中心肿胀明显。立即给予纱布压迫止血,冰袋冷敷腮部,安慰患者,5 min 后肿胀再无增大,约2 h 后,患者下唇和舌尖麻木感基本消失,肿胀无明显变化。嘱患者回家继续冷敷。 第2天复诊,查面部明显不对称,患侧面部肿胀,口角歪斜,眼眦变小,皮肤呈现紫色斑块,张口稍受限,压痛不明显,余未见异常。局部改为热敷。10 d 后复诊检查: 右侧腮部恢复正常,左右对称,皮肤色泽正常,张口正常,无压痛、不适等症状。
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常见并发症有局部感染、暂时性神经损伤、血肿等。血肿占并发症7% 左右。分析本例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后出现血肿的情况有以下几点值得重视: ①整个麻醉过程完全遵照无菌操作和正确的麻醉方法,针尖一般应达到下牙槽神经进入下颌孔前的下颌神经沟附近。此处微血管、神经较为丰富,注射之前一定回抽无血方可注药,有血说明扎破血管,后退1~2 mm 再次回抽无血方可再注药。患者可能在第一次回抽有血时扎破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