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58岁,农民。因发热、腹部不适1个月于2012年5月24日入院。 患者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发热,体温最高达40℃,伴腹胀、腹痛(左侧腰腹部为著)、纳差等,外院3次血培养为肠炎沙门菌,考虑为败血症,予莫西沙星联合头孢哌酮治疗9d,体温有下降趋势但仍未正常,且症状缓解不明显。 1周前于北京某医院给予亚胺培南联合莫西沙星治疗2d,血培养发现伤寒沙门菌,故调整为头孢噻肟、舒巴坦联合甲硝唑治疗5d,效果欠佳。 患者家中饲养羊(常饮羊奶)、猪、鸡等,吸烟、饮酒史40余年,因双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行双髋关节置换术。否认过敏史、输血史。
入院后体格检查:体温39°C,脉搏90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20/70mmHg(1mmHg=0.133kPa),神清、合作。皮肤黏膜未见黄染、瘀斑、瘀点、皮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双肺呼吸音清,心律齐。腹平软,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Murphy征阴性,肝、肾区无叩痛,无移动性浊音。双下肢无水肿。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 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计数5.45X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0.65,酸性粒细胞比例0.02,Hb102g/L、血小板计数172X109/L,红细胞沉降率51mm/1hD血ALT67U/L,AST40U/L,白蛋白27.7g/L,碱性磷酸酶、ϒ-GT、TBil均正常。
修改诊断为:伤寒杆菌致脊柱骨髓炎并椎旁脓肿,给予美罗培南联合复方磺胺甲嗯唑抗感染治疗。 入院后第21天转入骨科行前路胸11〜胸12病灶清除术,术后病理提示:化脓性肉芽肿、抗酸染色阴性。术后体温恢复正常,腰痛症状逐渐缓解。5周后患者行脊柱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术。
伤寒杆菌和肠炎沙门菌同属肠杆菌科中的沙门菌属,两者具有相同的胞壁脂多糖抗原,属D群沙门菌。 依据不同的血清学反应将沙门菌分为伤寒沙门菌(包括伤寒杆菌和副伤寒杆菌)和非伤寒沙门菌(如肠炎沙门菌)伤寒沙门菌感染多发生于发展中国家,水源传播为主,感染后多为全身性疾病表现、携带率为1%〜4%。 非伤寒沙门菌感染则可发生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食物传播为主,携带率<1%、但KIV阳性者的感染风险稍高。 伤寒杆菌致骨关节受累的发生率<1%,表现为骨髓炎或关节炎,常见于镰状红细胞贫血、应用糖皮质激素、有手术或创伤史、糖尿病、淋巴瘤、高龄等患者。 本例患者吸烟饮酒史40余年,曾行双髋关节置换术,均为骨髓炎的好发因素。除肠道表现外,伤寒杆菌感染还可致呼吸、心血管、中枢神经和肝胆系统受累并出现相应症状。近年来典型伤寒杆菌感染愈发少见,因此需关注其不典型表现,以减少临床漏诊、误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