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应用

临床表现发热、乏力、胸闷、憋气

余医师   陆军特色医学中心
辐射引起的急性肺部临床表现

主诉 病史

【一般资料】 患者,男性,43岁 【主诉】 因“间断发热9个月,乏力6个月,胸闷、憋气1个月,加重9d”于2016年6月30日入院。 【现病史】 患者2015年10月下旬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最高体温39.5℃,伴盗汗、双侧球结膜充血,无寒战、咳嗽、咳痰等,当地诊为“肺炎”,予“消炎药”静点后体温高峰降至37.5℃。2015年12月24日就诊山东某医院,查血常规:白细胞8.97×109/L,血红蛋白110g/L;血沉111mm/第1h;EB病毒(EBV)-DNA4.46×104拷贝/ml;胸腹盆腔CT:双肺纤维灶,双肺支气管扩张,纵隔、腹膜后淋巴结肿大,心包增厚,脾大;骨髓涂片:组织细胞较易见,少数分化较差,偶见噬血细胞;活检考虑符合反应性改变。考虑“EB病毒感染”,予阿昔洛韦等治疗,1周后复查EBV-DNA(-),之后患者体温逐渐降至正常范围,活动耐量基本如常。2016年1月患者逐渐出现双下肢乏力,跑步后明显,伴肌痛,休息后缓解,无明显发热等。2016年4月初患者出现腹泻,每日1~2次糊状便,伴腹部隐痛,当地查便潜血(+);结肠镜(-)(无报告单);EBV-DNA(-);血清免疫固定电泳:λ泳道可见异常单克隆条带。考虑"胃肠功能紊乱",未予特殊治疗。2016年6月初患者劳累或跑200m左右出现胸闷、憋气,休息后缓解,未在意。2016年6月22日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怕冷",伴出汗,爬4层楼出现明显胸闷、憋气,伴咳嗽、咯黄痰,休息后无缓解,并出现尿量减少,800~1000ml/d,夜间可平卧,无发热、双下肢水肿等。就诊当地医院查超声心动图:左心增大[舒张末径(LVED)60mm]、二尖瓣中-大量反流、三尖瓣少量反流、肺动脉收缩压43mmHg,诊断心功能不全,对症处理后症状缓解不明显,逐渐出现咯粉红色泡沫痰。2016年6月30日就诊我院急诊,

查体 辅查

【辅助检查】 查NT-proBNP3635pg/ml,肌钙蛋白I1.978μg/L;血气分析:pH7.5,二氧化碳分压28.3mmHg,氧分压68.0mmHg,碳酸氢根22.3mmol/L,乳酸1.3mmol/L;心电图:窦性心律,肢导联低电压。超声心动图:心肌病变,LVED67mm,左室室壁运动普遍减低,左室后壁及侧壁中部无运动,重度二、三尖瓣关闭不全,左室收缩功能减低,双平面法左室射血分数(LVEF)32%,肺动脉收缩压54mmHg。 【体格检查】 体温36.8℃,血压90/60mmHg(应用米力农),心率120次/min,氧饱和度95%(鼻导管吸氧2L/min),呼吸35次/min,双上肺可闻及湿啰音,双下肺呼吸音低,心界左下大,心律齐,二尖瓣区可闻及Ⅳ/6级收缩期杂音,腹软,无压痛,双下肢无水肿。

诊断 处理

【处理】 予强心、利尿等对症治疗后患者胸闷、憋气无缓解,期间发作阵发性心房颤动,为进一步治疗收入急诊重症监护室。患者起病以来,体重减轻约15kg。病程中否认光过敏、口眼干、口腔溃疡、关节痛、雷诺氏现象等。

随访 讨论

2016年8月17日开始静脉甲基强的松龙1g/d,连续3d,冲击治疗后曾有一过性发热及腹痛加重,抗感染及禁食水等治疗后症状缓解。综合患者的各项检查结果,考虑其异常升高的M蛋白诊断为意义未明的单克隆丙种球蛋白血症,一种无临床症状的癌前克隆性浆细胞或淋巴浆细胞增生性疾病,常偶然被发现,由于其通常无症状,故推测可能在诊断前可能潜伏存在多年。关于治疗:(1)应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进行原发病治疗;(2)心血管方面:参考指南进行收缩性心力衰竭正规治疗,主要是神经内分泌拮抗剂的应用;针对冠状动脉炎、冠状动脉病变本身治疗无共识,文献报道多为个案,可参考冠心病的治疗方法,本例患者冠状动脉多支血管远端纤细、相关冠状动脉支配区存活心肌少,不适合血运重建术。本例提示对存在左室收缩功能降低伴多器官损害的患者,应考虑血管炎的可能,进行冠状动脉及其他全身动脉的影像学检查,并结合各临床表现对血管炎进行进一步病因分析。

发布于 18-06-29 07:27

1 个评论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