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应用

慢阻肺病例一例分析学习

张医师   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主诉 病史

主诉:反复咳嗽、咯痰22年,心悸、气急、浮肿2年,加重半月。 现病史患者自1969年始,每遇天气转冷,即有咳嗽咯痰,清晨咳嗽较剧,痰量少,白色粘稠。无气急、气喘、咯血及盗汗。每次持续约7~10天,经服四环素、枸橼酸维静宁(咳必清)等药即可好转。每年发作2~3次,多在秋末冬初时。工作、生活不受影响。1981年以来,咳嗽、咯痰加重,早晚尤剧,有时伴气急。每日痰量约10~20ml,为白色泡沫样。红青霉素等药物治疗可缓解。每次持续约3个月以上,天气转暖时上述症状缓解。上楼、干重活有心悸、气急感,但日常生活尚可自理。曾多次到地段医院就诊,诊断为慢性气管炎、肺气肿。常服用止咳、化痰、平喘药。1989年冬始,咳嗽、咯痰终年不停,无明显季节性。时有发热(多在38℃左右)。痰量每日50~60ml,仍为白色泡沫样。发热时,痰呈黄色脓性,痰量可增至100ml左右,伴有气急、心悸、胸闷、双下肢浮肿。动则气急、心悸加重。去年在本市东海医院住院三次,诊断均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经青霉素、链霉素、氨茶碱、氢氯噻嗪、氨苯蝶啶等药物治疗,心悸、气急好转,浮肿消退。出院后日常生活不能自理,有时静卧亦觉气急。今年11月23日受凉后,上述症状又发作。痰为黄色脓性,不易咯出,心悸、气急、双下肢明显浮肿、尿量减少,口唇、指端发绀,进食少许即觉上腹部饱胀不适,伴恶心, 无呕吐。经庆大霉素、氨茶碱、消咳喘、氢氯噻嗪治疗未见好转。今日下午来我院就诊,血像:白细胞11×109/L(11000/μl),中性80%,胸部透视提示慢性支气管炎、两下肺感染、肺气肿,今日下午收容入院。

查体 辅查

辅助检验 血常规:红细胞计数4.8×1012/L(480万/μl),血红蛋白156g/l ,白细胞计数11×109/L(11000),中性80%,淋巴15%,单核2%,嗜酸2%,嗜碱1%。 胸部X线片:两肺透亮度增加,纹理增多、紊乱,肋间隙增宽,右肺下动脉干横径18mm。心影大小正常。

诊断 处理

1.慢阻肺稳定期 治疗并非千篇一律,主要根据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来进行分级治疗。需要注意的是:所有这些药物均不能延缓肺功能的下降趋势,因此药物治疗只是用来减轻症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和改善健康状态。目前只有戒烟能阻止病情的进展。 2.慢阻肺患者急性加重期 总的治疗原则是: (1)纠正威胁生命的低氧血症,使SaO2(氧饱和度)>90%; (2)纠正威胁生命的呼吸性酸中毒,使pH>7.2; (3)治疗原发病; (4)防止和治疗并发症。由于慢阻肺患者急性加重期病情严重,常并发心力衰竭、呼吸衰竭,甚至肺性脑病,因此一旦病情急性加重,应到医院就诊,由呼吸科医师进行诊治,必要时住院治疗。

随访 讨论

慢阻肺鉴别诊断:慢阻肺应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症、充血性心力衰竭、肺结核、支气管肺癌、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等鉴别。与支气管哮喘的鉴别有时存在一定困难。慢阻肺多于中年后起病,哮喘则多在儿童或青少年期起病。慢阻肺症状进展缓慢,逐渐加重,哮喘则症状波动大。慢阻肺多有长期吸烟史和(或)有害气体、有毒颗粒接触史,哮喘则常伴特异性体质、过敏性鼻炎和(或)湿疹等,部分患者有哮喘家族史。慢阻肺气流受限基本为不可逆性,哮喘则多为可逆性。然而,部分病程长的哮喘患者若已发生气道重塑,则气流受限不能完全逆转;而少数慢阻肺伴有气道高反应性的患者,其气流受限可呈部分可逆。此时应根据临床及实验室检查全面分析,必要时做支气管激发试验、支气管扩张试验和(或)最大呼气流量(PEF)昼夜变异率来进行鉴别。在少部分患者中,这两种疾病可重叠存在。

发布于 18-07-11 15:55

2 个评论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