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51岁,2012-04外伤导致左胫腓骨远端粉碎性骨折,行解剖锁定加压接骨板内固定,胫骨近端锁定螺钉靠近后侧皮质。2016-05取出内固定时胫骨近端锁定螺钉断裂,用环锯开孔取出。术后DR片及CT显示开孔处骨质连续性好。术后3d下地行走,无不适感。术后3周长时间行走后出现左小腿中段隐痛,随站立及行走时间延长而加重,症状持续1周后来院复查
左胫骨近端钻孔取断钉处压痛,局部凹陷性水肿,VAS评分为7分;超声检查显示局部软组织肿胀,未见静脉血栓形成;DR片未见异常,建议减少行动,行走时扶拐,部分负重,以疼痛不加重为度。继续观察4周后疼痛减轻,局部水肿消失,VAS评分降为2分,DR片复查无异常,未能确诊胫骨衰竭骨折
继续观察4周后疼痛减轻,局部水肿消失,VAS评分降为2分,DR片复查无异常,未能确诊胫骨衰竭骨折。此后逐渐去拐恢复正常行走,无不适。内固定取出9个月时患者发现原小腿疼痛部位出现质硬结节复诊,查体发现左小腿中段内侧靠近切口瘢痕近端2CM×3CM隆起皮肤表面约1CM的质硬结节,无活动、压痛;摄DR片显示原钻孔处内外骨痂形成,外骨痂中部线状透亮影,修正疼痛期诊断为胫骨衰竭骨折,患者无症状,未予以处理。
隐匿骨折是指X线片难以发现或难以及时发现而实际存在的骨折,需经过一段时间或用其他影像手段发现,其不能单凭临床症状确诊。隐匿骨折按发病机制分为4种,即隐性创伤骨折、隐性骨内骨折、疲劳骨折和衰竭骨折,前二者为单次暴力引起,受累骨质为正常或异常骨质,仅骨小梁骨折而未累及皮质。疲劳骨折和衰竭骨折合称应力骨折,由反复阈值损伤引起,一般在症状出现2~4周后X线片才呈阳性,亦有伤后4周仍阴性者。衰竭骨折发生于骨矿物质含量减少或弹性降低的异常骨质,为正常重复应力引起,老年人多见,年轻患者更易漏诊。应力骨折临床表现为短期重复同一动作、活动强度增加或负重后出现疼痛并逐渐加重,早期休息症状可减轻,查体局部压痛,有时局部凹陷水肿。早期X线片多呈阴性,MRI早期便呈阳性,表现为T1WI及T2WI低信号线影,周围骨组织T2抑脂像及短时反转恢复序列高信号,敏感性优于骨扫描,症状出现1~2d后便可呈阳性,是诊断应力骨折的金标准。软骨下衰竭骨折X线片多为阴性,此时MRI在T2WI像可显示出软骨下平行于关节面的线样低信号影,周围骨髓明显水肿。在某些情况下,低信号影隐匿或不明显,尤其低磁场扫描图像质量不好或者不是关节扫描专用线圈时,可能误判为骨水肿。在这种情况下,需短期减少负重或其他非手术治疗后复查MRI或增强MRI。理论上应力骨折分为疲劳骨折和衰竭骨折,但有研究认为二者是一个逐渐过渡的过程,难以完全分开,而且偶有无症状性衰竭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