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33岁,孕3产2,因“停经70 d,阴道流血1个月余”于2016年1月30日入院。平素月经规律,末次月经2015年11月21日,分别于12年前和7年前行剖宫产术。1个月余前因阴道流血在当地就诊,自述B超可见宫腔内孕囊,予保胎治疗。10 d后仍阴道流血,在当地市级医院B超检查示:双活胎,宫腔下段妊娠(可疑瘢痕妊娠),右侧宫角妊娠;血hCG>225 000 U/L;予甲氨蝶呤(MTX)肌内注射及米非司酮口服。第2天即来本院,查体:生命体征平稳,妇科检查:阴道内有少许暗红血,子宫如孕3个月大小,右侧宫角饱满,无压痛,双侧附件区未及异常。血红蛋白101 g/L,血β-hCG196 636U/L。
B超检查提示: (1)子宫畸形?(两孕囊间似见一宽约0.6 cm低回声带将两者相隔); (2)异位妊娠(一胎考虑子宫瘢痕妊娠,另一胎位于右侧宫角)。见图1。
入院后于2016年2月1日B超监测下行负压吸引术,分别于子宫下段前壁和右侧宫角各吸出绒毛组织,各约50 g,吸出蜕膜组织约100 g。术后B超监测显示2个孕囊均消失,右侧宫角处探及范围约4.6 cm×4.4 cm×3.1 cm强回声,但手术器械不能到达,子宫前壁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处不规则强回声,出血明显,术中共出血300 ml,碘仿纱条10条宫腔下段填塞后,出血停止,结束手术。术后予抗感染、促宫缩等治疗。术后第2 天复查血β-hCG 20 555 U/L,取出碘仿纱条5条;术后第5天血β-hCG 11 473 U/L,取出其余5条碘仿纱条,出血不多,因临近春节,患者要求出院。术后第13天血β-hCG 2 345 U/L,予MTX75 mg肌内注射。术后第22天血β-hCG 406.0 U/L。 在此期间每周复查1次B超,均提示: (1)子宫前壁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处稍强回声区; (2)宫腔右角强回声; (3)子宫畸形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子宫前壁子宫切口处稍强回声区的周边血流丰富,其内血流稍丰富,宫腔右角强回声内血流丰富,与子宫宫底部有血流相通。 考虑异位妊娠持续存在,虽血β-hCG水平逐渐下降,但两处强回声无明显缩小,于2016年2月25日行腹腔镜探查术。术中见:子宫增大如孕50 d余大小,右侧宫角饱满,子宫前壁与腹壁、大网膜、膀胱大片粘连,双侧附件未见异常。粘连致密,遂中转开腹行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CSP)及右侧宫角妊娠病灶清除+子宫修补术,患者无再生育要求,术中同时行双侧输卵管结扎术。术中清理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陈旧组织,大小约6 cm×6 cm×5 cm,清理右侧宫角陈旧组织约3 cm×2 cm×2 cm。手术过程顺利,术中出血200 ml。术后予抗感染、促宫缩等治疗,术后第5天血β-hCG 24.27 U/L。 术后病理检查回报:(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肌层)平滑肌组织边缘可见绒毛,(右侧宫角妊娠病灶)凝血块内可见绒毛。 出院诊断: (1)CSP; (2)右侧宫角妊娠。 血β-hCG:术后2周10.72 U/L,术后3周6.34 U/L,术后5周3.86 U/L,术后7 周(2016 年4 月13 日)2.65 U/L,恢复至正常。术后7周复查B超示:子宫前壁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处暗区待诊(22.75px×1.08 cm×0.73 cm),无血流信号。术后38 d月经复潮,此后月经规律。术后半年复查B超无异常发现,子宫形态规整,子宫前壁切口处未见异常回声。
子宫特殊部位双胎异位妊娠临床罕见,本例为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合并宫角双胎异位妊娠,检索国内外文献,尚未见报道。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合并宫角双胎异位妊娠属于特殊部位异位妊娠。本例患者为自然受孕,推测与既往剖宫产史或盆腔广泛粘连有关。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合并宫角双胎异位妊娠与其他异位妊娠相比,缺乏特异的临床表现,但仍以停经、腹痛和阴道流血为主。可通过患者年龄、病史(包括停经史、流产史、盆腔手术史等)、症状(阴道不规则流血、腹痛等)、B超、血β-hCG和盆腔MRI检查等进行诊断。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合并宫角双胎异位妊娠,一经诊断,不建议期待治疗,应尽早终止妊娠、清除妊娠物。 目前并无统一的治疗方案,文献报道的治疗方法有: (1)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有MTX和米非司酮; (2)手术治疗,手术方式有B超监测下清宫、宫腔镜手术、腹腔镜或开腹手术; (3)子宫动脉栓塞术,是用于辅助治疗的重要手段,有助于紧急止血或预防、减少术中出血。 临床上多采用多种方法的联合治疗,并根据病情合理选择。治疗后要注意随访,并须选择有效的避孕方式,严格避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