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应用

原发性皮肤黏液癌

罗医师   重庆市中医院
黏液表皮样癌

主诉 病史

患者男, 65 岁。因左颧部结节 1 年余于 2016 年 2 月 29 日来我科门诊就诊。患者于 1 年余前发现左侧颧 部外上方出现一黄豆大红色隆起性结节,无明显痒痛, 逐渐增大。未经诊治。实验室及辅助检查:血、尿及粪常规检查正常;心 电图、胸部 CT 及胃镜正常;彩色多普勒超声提示:脂 肪肝、前列腺肥大。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大致正常, 真皮内可见一肿瘤团块,累及皮下脂肪,可见大量黏液样物质,其间见细胞团块呈岛状漂浮(图 2A、 B)。免疫 病理:细胞角蛋白(CK) 7 阳性(图 3A),囊泡病液体蛋 白 (GCDFP)-15 阳性 (图 3B),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PSA)阳性,核增殖抗原( Ki)-67<5%。肌上皮细 胞表达因子 p63 阴性,CK20、肠上皮特异性基因 CDX-2/绒毛蛋白 (villin)、甲状腺转录因子 (TTF1)阴性。 诊断:原发性皮肤黏液癌。 左侧颧部外上方一红色结节,高出皮面,界 限清楚,表面光滑,毛细血管扩张 图 1 原发性皮肤黏液癌患者面部皮损

查体 辅查

 体格检查:各系统检查无异常,颌下、颏下、耳前、 耳后、颈部及锁骨上淋巴结均未触及增大。皮肤科检 查:左侧颧部可见一 1.5 cm×1 cm 红色结节,突出于皮 面,界限清楚,表面光滑,可见毛细血管扩张(图 1),触 诊质地中等硬度,无触痛及压痛,活动度尚可,与周围 组织无粘连。

诊断 处理

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大致正常, 真皮内可见一肿瘤团块,累及皮下脂肪,可见大量黏液样物质,其间见细胞团块呈岛状漂浮(图 2A、 B)。免疫 病理:细胞角蛋白(CK) 7 阳性(图 3A),囊泡病液体蛋 白 (GCDFP)-15 阳性 (图 3B),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PSA)阳性,核增殖抗原( Ki)-67<5%。肌上皮细 胞表达因子 p63 阴性,CK20、肠上皮特异性基因 CDX-2/绒毛蛋白 (villin)、甲状腺转录因子 (TTF1)阴性。 诊断:原发性皮肤黏液癌。 左侧颧部外上方一红色结节,高出皮面,界 限清楚,表面光滑,毛细血管扩张 图 1 原发性皮肤黏液癌患者面部皮损

随访 讨论

原发性皮肤黏液癌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 瘤,多发于老年男性患者,其好发部位为头颈 部,尤其以眼睑为主,偶尔侵犯头皮、腋窝、胸 部、腹部、腹股沟、足和外阴部。本病皮损常单 发,表现为缓慢生长的红斑或蓝色结节,常在局 部侵袭性生长,而且常复发(复发率 26%),但很 少远处转移[1]。其组织病理特点是肿瘤位于真皮, 团块呈岛状漂浮在淡染的黏蛋白湖中,周围由纤细的纤维将其分隔,肿瘤细胞为立方形,常见腺样分化,有 筛状结构是其特征;其免疫病理表现为肿瘤细胞表达角蛋白 谱抗体 (AE1/AE3)、上皮细胞膜抗原(EMA)和癌胚抗原 ( CEA),也可表达 S-100 蛋白,Ki-67 指数低,雌激素受体 (ER)和前列腺素受体(PR)阳性,这些特点支持肿瘤来源于 小汗腺,但一部分患者的免疫病理提示有来源于大汗腺或向 大汗腺分化的特点[1]。 原发性皮肤黏液癌组织学上与转移性皮肤黏液癌无法 鉴别,尤其是乳房来源的转移癌,以及其他来源的转移癌也 需与之相鉴别,包括胃肠道、卵巢、肺部及前列腺等处的肿瘤 转移至皮肤。源于乳腺的黏液癌多见于老年女性,其发生部 位多在乳腺周围,系统检查寻找原发乳腺深部肿瘤为鉴别二 者提供有力的证据。源于胃肠道的黏液癌于免疫病理中肠道 上皮特异性基因 CDX-2、villin、CK20 表达通常为阳性,而源 于皮肤或乳腺的黏液癌肠道上皮特异性基因 CDX-2、villin、CK20 表达通常为阴性[2-3];源于消化道的黏液癌组织 病理特征为肿瘤中出现大量细胞碎片,形成“很脏的坏 死(dirty necrosis)”现象,系统检查通常在直肠或结肠 等部位发现原发灶,亦有助于鉴别。TTF1、PSA、CA125 等表达阴性有助于排除来源于甲状腺、肺部、前列 腺、卵巢等处转移至皮肤的黏液癌,结合系统检查更有 鉴别意义。p63 作为皮肤中肌上皮细胞的主要表达因 子,Levy 等 [4] 研究发现 5 例原发性皮肤黏液癌中 p63 仅有 2 例呈弱阳性表达,较乳腺转移的黏液癌阳性率 稍高,国内有报道发性皮肤黏液癌 p63 阳性率可高达 90%[5],本例患者 p63 阴性表达,因此关于 p63 的表达 阳性率仍存在争议。GCDFP-15 阳性通常提示肿瘤细 胞来源于大汗腺,本例患者 GCDFP-15 也为阳性。组 织学上还需于恶性混合瘤鉴别,后者亦有黏液样及腺 样结构,其通常表现为具有腺癌特征的恶性上皮性增 生和局部黏液性改变同时存在,黏液性改变常发生在 间质,偶尔发生于上皮细胞内,软骨样分化也可见到, 细胞肿瘤表达 CK 和 S-100 蛋白,4A4/P63 染色常阳 性,但其有明显的浸润性生长方式,并伴有细胞异形。 由于本例患者皮损发于面部眼睑附近,故临床上 还需与皮脂腺癌及基底细胞癌鉴别。皮脂腺癌好发于 眼睑,肿瘤来源于眼部的皮脂腺,通常开始为黄色结节 或斑块,生长缓慢,常可溃疡;组织病理上表现为:肿瘤 通常和上方表皮相连,皮脂腺样结构呈不规则小叶状 或弥漫性生长,向深部侵袭性生长,容易穿过浅表横纹 肌,在疏松组织内生长和转移,故可与本病鉴别。基底 细胞癌也好发于暴露部位,尤其是面部,早期为一表面光亮的具有珍珠样隆起边缘的圆形斑片,表皮较薄, 常可见少数扩张的毛细血管;其组织病理上的特征表 现为基底样细胞、外周栅栏状排列、核分裂象、凋亡小 体、黏液样基质和肿瘤周围裂隙等,故可与本病鉴别。

发布于 18-03-25 13:58

2 个评论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