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诉:70岁老年男性,工人,本地人。 间断性乏力、食欲不振、腹胀十余年,呕血一小时 现病史:该患源于十余年前无明显诱因间断出现乏力、食欲不振、厌油腻、伴腹胀、上腹部不适,偶有反酸、嗳气,无恶心、呕吐,无牙龈出血,在医大一院诊断“自身免疫性肝硬化、脾大、腹水、消化道出血”,行脾切除术,平素间断口服保肝、利尿药物,近1年多次因反应迟钝、淡漠、意识障碍住院治疗,诊断“肝性脑病”,并行胃病检查提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1小时前无明显诱因呕咖啡渣样胃内容物约500ml,无黑便,伴头晕,无心悸,无意识障碍,无腹痛,无寒战、发热,无咳嗽、无胸痛、呼吸困难,急诊以“上消化道出血肝硬化”收入我科。病程中饮食睡眠欠佳,尿量尿色如常,体重减轻约15KG。 既往史:既往有消化道出血史,脾切除术史十一年,否认高血压病、糖尿病史、心脏病史;否认结核病史患者 。
查体:体温36.0°C;P78次/分;BP134/78mmHg。一般状态欠佳,神情,可正确回答问题,反应迟钝,扑翼样震颤(-)。全身皮肤粘膜轻度黄染,无肝掌、蜘蛛痣,浅表淋巴未触及肿大。眼睑无水肿,睑结膜略苍白,巩膜轻度黄染,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无胸膜摩擦音。腹部饱满,未见腹壁静脉曲张,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腹壁柔软,全腹无明显压痛,无反跳痛,肝、脾未触及,Murphy(-),移动性浊音阴性,肝区无叩击痛,肠鸣音4次/分,双下肢水肿 。 辅助检查:血常规:RBC:2.57*1012/L HGB:99g/L HCT:26.10% 凝血四项:PT:19.9s PT-%:36.8% PT-R:1.55 APTT-T:40.6s FIB:0.78g/L 肝功:总胆红素TBIL:71.60μmol/L 直接胆红素DBIL:16.1μmol/L 间接胆红素IBIL:55.50μmol/L 白蛋白ALB:26.2g/L 血浆氨NH3:283.0μmol/L。 彩超报告:
初步诊断: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贫血、腹水、脾切除术后、低蛋白血症 治疗:1.生命体征及出血出血征象的监测。 2.建立静脉通道,液体复苏。 3.禁食水,卧床休息。 1.恢复血容量:HB:99g/L,为补充血容量、改善肝功、纠正低蛋白血症,给予同型冰冻血浆400ml静脉输注。 2.降门静脉压力:通过药物作用降低门静脉和食管曲张静脉的压力,减轻曲张静脉血管壁张力。10%葡萄糖500ml+生长抑素6mg+KCl1g。10滴/分持续静点。 3.抑酸:0.9%NaCl100ml+兰索拉唑40mg。1/8小时静点。 4.止血:0.9%NaCl10ml+血凝酶2iu。2/日静推。 5.抗肝昏迷:①支链氨基酸250ml。 2/日静点 ②弱酸灌肠 6.保肝:5%葡萄糖100ml+二氯醋酸二异丙胺80mg。1/日静点 7.予以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改善胃肠道功能营养支持、补充白蛋白 病情平稳后行胃镜检查行 EVL术
食管:食管中下段见三条静脉曲张,下段食管静脉明显增粗从串珠样,最大直径1.0cm,曲张静脉之间可见交通支,表面可见红色征,粘膜无糜烂溃疡及瘢痕 贲门:开闭好,E-G线欠清楚 胃底近贲门见大小约为3.0cm*2.5cm静脉瘤,表面见一处粘膜发红,分3点夹心法注入组织胶共6支(3ml),注入第2点时少许渗血,压迫3秒渗血停止。胃黏膜散在充血发红。 幽门:圆,开闭好
肝硬化(liver cirrhosis)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肝病,可由一种或多种原因引起的肝脏损害。具体是由肝细胞变性坏死,纤维组织增生和肝细胞结节状再生,这三种病变反复交错进行,最终导致肝小叶结构改变和血液循环途径改建,使肝脏变小、变硬、变形。 该病早期无明显症状,后期则出现一系列不同程度的门静脉高压和肝功能障碍,直至出现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等并发症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