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诉:间断右上腹胀痛3月余 病史:患者3月余前于油腻餐后出现右上腹胀痛,伴右肩背放射痛,无寒战发热、腹泻、反酸、烧心及皮肤、巩膜黄染等,经自行催吐后症状缓解,患者未在意诊治,未行特殊治疗。后患者渐出现间断性右上腹胀痛症状,伴有右肩背放射痛、呃逆及嗳气症状,多于夜间及油腻餐后出现。患者遂就诊于当地医院,行腹部彩超检查,提示直径约1.4cm胆囊结石。予以口服优思弗治疗3月,以上症状略有缓解。后者就诊于安贞医院,复查腹部彩超示多发胆囊结石,较大者直径约1.8cm。此次患者为行进一步手术治疗,就诊于我院门诊,以“胆囊结石”收住我科病房。患者发病以来一般情况可,生命体征平稳,食欲略有下降,二便、睡眠如常,体重无明显改变。
体 征:T36.1℃,BP124/78mmHg,双肺叩清音,双侧呼吸音清晰,双侧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和胸膜摩擦音。心前区无隆起及凹陷,搏动范围正常,心前区未触及震颤和心包摩擦感,心界不大,心率78次/分,心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无心包摩擦音。腹平坦,无胃肠型及蠕动波,无腹壁静脉曲张,腹部柔软,全腹无压痛、反跳痛,腹部无包块。肝脏未触及肿大,脾脏未触及肿大,无双下肢水肿。 辅助检查:2017-12-10 我院腹部彩超:胆囊大小、形态未见异常,胆囊内可见多发强回声,后伴声影,胆囊多发结石,较大直径约1.8cm,胆囊壁厚约0.4cm、不光滑。
确诊诊断: 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 诊疗经过:患者入院后完善各项常规检查,了解机体情况,无特殊禁忌,于2017年12月19日在手术室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中见胆囊大小约6×4×3cm,胆囊壁略增厚4mm,胆囊内白色胆汁,胆囊内结石数枚,胆囊颈部结石直径0.5-1.8cm。手术顺利,术后安返病房,给予补液及对症等治疗,术后恢复顺利,目前情况稳定,伤口II/甲愈合,通知出院。 出院情况:患者目前一般情况可,生命体征平稳,体温不高,饮食、睡眠、二便可,未诉特殊不适。查体:神情,精神可,皮肤、巩膜未见明显黄染,心(-),肺(-),腹平,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全腹软,伤口敷料干净,无渗血及渗液,全腹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肋下未及,未及包块,肝、脾叩痛(—),移动性浊音(—),肠鸣音3-4次/分,未闻及病理性血管杂音。
胆囊结石伴胆囊炎需要与以下疾病相鉴别 1、胆总管结石:多以右上腹疼痛为首发症状,伴黄疸,伴感染可出现胆管炎痛烧黄表现,重者可休克,亦可出现胰腺炎。查体右上腹体征。辅查可有直接胆红素升高,胆酶升高,肝功受损,CT,MRCP可提示胆总管下端梗阻,明确结石所在,近端胆道扩张。 2、上消化道溃疡:平时表现为上腹隐痛不适,与进食多有一定时间关系,季节更替时多出现症状,并有反酸、烧心、嗳气等非特异性不适,查体上腹部深压痛,可有出血、穿孔等并发症,并有相应失血或腹膜炎症状及体征,行胃镜检查可明确诊断。 3、胆囊癌:早期多无典型临床表现,晚期可有右上腹疼痛,右上腹肿块,黄疸等,B超可有不同表现如胆囊壁增厚、局部肿块,肝总管受侵可有近端胆道扩张,CT亦可发现病变并了解与周围脏器关系,血CA19-9可升高,明确诊断需靠术后病理检查。 4、慢性胰腺炎:表现为反复腹部及腰背部疼痛,有胰腺内外分泌功能障碍表现,胆总管受压可出现黄疸,CT可发现胰腺萎缩、钙化,胰管节段性扩张并结石,病理明确诊断。 5、十二指肠憩室:一般无症状,如出现炎症可有腹痛、发热等表现。如位于壶腹部,压迫胆总管或胰管可有黄疸、胆管炎、胰腺炎等,如有憩室炎则查体可有局部压痛,行上消化道造影及十二指肠镜可发现憩室并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