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55岁,因“右侧鼻塞伴涕中带血6个月”入院。该患缘于6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鼻塞,呈持续性,晨轻午后重,伴头部胀痛午后加重。伴有少量脓涕,伴有涕倒流、涕中带血,双侧嗅觉丧失减退,无打喷嚏流清涕。伴溢泪。上述症状逐渐加重;1个月前曾就诊于盛京医院,行鼻窦ct及鼻窦mr:左侧上颌窦囊肿,鼻中隔偏曲、双侧上颌窦、筛窦,右侧蝶窦炎症可能性大。
查体:外鼻无畸形,鼻腔粘膜红润,双下甲肥大,鼻中隔偏曲。鼻窦ct:双侧筛窦、右侧上颌窦窦壁周围可见增厚的软组织影,右侧蝶窦、左侧上颌窦、双侧筛窦内密度增高,呈软组织密度。双侧下鼻甲软组织影增厚。右侧鼻腔外壁部分骨质缺如,右侧上颌窦窦口增宽。诊断提示:双侧筛窦、右侧上颌窦粘膜增厚。右侧蝶窦、左侧上颌窦、双侧筛窦炎症。 双侧下鼻甲肥大。右侧鼻腔外壁骨质改变,右侧上颌窦窦口增宽,请结合临床。3.0T鼻窦直接增强扫描(动态):平扫见自带原片:左侧上颌窦长T2信号影未见强化。双侧筛窦、右侧蝶窦内异常信号未见强化。右侧上颌窦开口处可见异常信号。右侧翼腭窝区可见斑片状异常信号,似有强化。下鼻甲略增大。
全麻下行鼻内镜下右侧筛窦、蝶窦开放,右侧蝶窦内真菌病灶清除术。患者取仰卧位,经气管插管全麻生效后,双面颊,鼻、鼻周及口周常规消毒,包头,铺无菌洞巾。右侧鼻腔用含有肾上腺素之生理盐水(每10毫升生理盐加肾上腺素1支)收缩,在0度鼻窦内窥镜下检查鼻腔,可见中鼻道粘膜略肿胀。用钩针开放右侧筛窦,见粘膜水肿,暴露上鼻甲,切除上鼻甲根部,开放蝶窦,见蝶窦内大量污秽灰白色团块样真菌病灶,给予彻底清除蝶窦内真菌病灶,生理盐水冲洗蝶窦,见蝶窦内少许增厚粘膜,切除。充分止血,右鼻腔填塞止纳吸棉及止血棉棒。
霉菌性鼻窦炎主要是指因鼻窦内形成的霉菌球而引发的鼻腔损害,以鼻腔上颌窦部位最为常见,虽然均无典型炎症反应;但仍然会产生明显不适感,常见症状包括鼻塞、流涕及嗅觉下降等。伴随影像学技术的不断提高以及临床对疾病认知程度的逐渐上升,霉菌性鼻窦炎的临床诊治手段越发完善。目前,外科手术仍是霉菌性鼻窦炎的主要治疗方式,通过有效清除局部霉菌球病灶促使鼻窦口开放,以达到良好引流通气的作用。柯陆式手术推动了鼻窦炎的治疗进展;但手术后仍有一定程度的疾病复发几率,部分患者常出现霉菌残留、窦口再堵塞等问题。特别是发生在蝶窦的炎症,术后要定期复查,换药,以减少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