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诉:顾爱娟,女,50岁 ,因“左上腹痛半月”入院。 现病史:半月前因左上腹痛前往绩溪县中医院住院,住院期间出现发热、咳嗽,胸片提示肺炎,遂转当地县人民医院,给以“头孢西丁+左氧氟沙星”抗感染,仍发热,后改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左氧氟沙星”抗感染,初有体温下降,后再次出现发热,并伴有胸闷、呼吸困难,为进一步诊治转入我科。病程中胃纳差,睡眠欠佳,二便正常。
体征:神清,腹软,肝脾未及,左上腹轻压痛,双肾无扣及痛。 辅助检查:肝胆脾胰肾 肝脏大小、形态正常,肝实质回声稍粗,肝内血管走行尚清,门脉主干内径10m 胆囊大小约66mm×21mm,囊壁光,胆汁透声好,胆总管内径5mm。 脾脏厚37mm、形态正常、回声不均匀,内见多个大小不等低回声团。 胰腺头13mm、体16mm、尾12mm,形态正常,胰管不扩张,回声 双肾大小、形态、内部回声未见异常,CDFI:未见异常血流信息。 腹膜后见14mm*7mm低回声团,边界清,形态规则,CDFI:未见血流信息。 脾脏内多发结节样灶; 腹膜后低回声团; 肝、胆囊、胰、双肾未见占位。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正常 ;血红蛋白130g/L ;血小板数正常。胸廓对称,气管居中,两肺纹理增粗,紊乱,两肺野似见多个小结节影,肺门形态如常。心影、纵隔无殊。两膈面光整,肋膈角锐利。 结论:两肺野似见多个小结节影,建议CT检查。 肝脏表面光整,左右肝叶比例协调,肝血管流空正常,肝实质未见异常信号影,增强后未见明显异常强化灶。肝内外胆管未见扩张,胆囊显示无异常,内未见明显充盈缺损影。胰腺形态饱满,信号未见明显异常,增强后未见明显异常强化灶。脾脏形态未见明显异常,其内见散在斑点状异常信号影,T1WI呈稍高信号,T2WI呈低信号,增强后,动脉期及门脉期未见明显异常强化,延迟期见脾脏信号均匀。腹膜后见多个大小不一的结节影,边缘清晰,信号均匀,较大者长径约12.8mm,增强后略有强化。
诊断: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 治疗:目前无特效治疗方法。尽早控制急性发作,是避免肺间质纤维化的关键。 1.对症治疗 急性发作期应卧床休息,吸氧,停服牛乳,给予止血剂,贫血者则应补充铁剂,必要时需输血。 2.肾上腺皮质激素 肾上腺皮质激素控制急性期症状疗效较为肯定。急性期常用氢化可的松4~5mg/(kg·d),以后可改口服泼尼松1~2mg/(kg·d),症状缓解后2~3周逐渐减量至最低维持量,持续用药半年,若有反复,维持量可用至1~2年。 3.免疫抑制剂 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无效者,可加用免疫抑制剂硫唑嘌呤1.2~2.5mg/(kg·d),成人患者用量为50~100mg/d,无副作用可持续用药1年以上。疗程1.5年效果良好。 4.血浆置换 血浆置换能去除免疫复合物所产生的持久性的免疫损伤,使患者临床症状、胸部X线、肺功能得到改善。 5.铁去除法 为防止过度的铁沉积于肺内造成肺组织损伤,可用铁络合剂驱除肺内沉积的铁,阻止肺纤维化的发展。可用去铁胺(去铁敏,deferoxmine)治疗,剂量25mg/(kg·d),肌注,用药后可使铁从尿内排出量明显增加。因铁络合剂有一定的毒性作用,故未能广泛使用。 6.对症治疗 对合并肺部感染,肺动脉高压,肺心病,呼吸衰竭患者,需作相应的治疗。
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是一种少见的铁代谢异常疾病,特点为广泛的肺毛细血管出血,肺泡内有大量的含铁血黄素沉着,并伴有缺铁性贫血。临床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咯血、气促和贫血。好发于儿童及年轻人。X线两肺近肺门处中下肺野广泛小结节阴影、模糊斑点状浸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