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44岁, 3月前长时间低头在田间劳作后,全身酸痛,卧床,后突发高烧,高烧退后即出现颈部左歪,不由自主的持续性点头并向左侧抽搐,洗衣服及其他手部活动时明显,进食困难,甚至饮水呛咳。
MRI示:颈椎曲度变直,C4-6椎间盘突出,经治疗(具体不详)后症状无明显好转,遂来我院治疗,患者症见:头颈左歪,不由自主的持续性点头并向左侧抽搐,伴进食困难,甚至饮水呛咳,舌淡,苔白腻。
中医:痉病(气滞血瘀型); 西医: 痉挛性斜颈。予以口服血府逐瘀胶囊、骨筋丸治疗, 取穴 主穴:劳宫(双)、涌泉(双)、人中、颈项排刺;配穴:后溪(双)、太溪(双)、足三里(双)、百会、印堂、风池,人中穴向上斜刺,采用雀啄泻法,以眼球湿润、额头微出汗为度;劳宫、涌泉直刺0.5寸,采用提插泻法,诸穴得气后留针30分钟,同时嘱患者平时带颈托以固定颈椎,睡觉时用两个沙袋放在颈椎两侧以保持颈椎中立位。每日针灸1次,7天为1个疗程,经过1个疗程的治疗,患者头部向左侧摆动力量减弱,不用手扶即可保持中立位,进食较前顺畅,饮水无呛咳,但自觉颈后部牵扯力量较大,不自主点头,并诉百会穴及耳周胆经穴有明显麻木及紧张感,按压此处后颈部肌肉痉挛消失。根据患者病情变化调整穴位, 主穴: 百会、完骨、人中、风池(双)、华佗夹脊穴,配穴:后顶、强间、率谷、天冲、浮白、头窍阴、太溪(双)。 刺法 百会透刺后顶,脑户向两侧平刺,每日针灸1次,7天为1疗程,经治疗1个疗程后,患者不自主点头动作明显减轻,不用手固定,头部可保持2分钟稳定,2分钟后间断出现点头动作。继续巩固2个疗程后,患者颈部肌肉`挛消失,完全恢复,回访2月,未再复发。
痉挛性斜颈是一种以颈肌扭转或阵挛性倾斜为特征的锥体外系器质性疾患。临床表现起病缓慢,头部不随意的向一侧旋转,颈部则向另一侧屈曲,可因情绪激动而加重。病情多变,从轻度或偶尔发作至难于治疗等不同程度。本病可持续终身,可导致限制性运动障碍及姿势畸形。病程通常进展缓慢,1~5年后呈停滞状态。部分患者发病后5年内可自发痊愈,通常为年轻发病,病情较轻。其发病率与性别和年龄相关,女性的发病率通常是男性的1.5~1.9倍。发病的高峰年龄为50~6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