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应用

针灸治疗痉挛性斜颈1例

邱医师   南宁市第七人民医院

主诉 病史

患者Y某因"头颈部向左歪斜伴不自主摇动1年余"入院。患者于1年前开始出现头不自主向左歪斜,当时到当地诊所就诊考虑颈椎病予牵引及推拿治疗,经治疗后症状未见明显好转,遂后头颈部向左不自主摇动,并逐日加重,到上海长征医院就诊行头颅MRI提示:1.双侧枕叶、右侧额叶皮层下多发腔隙性缺血灶、梗塞灶。诊断为痉挛性斜颈,予奥卡西平、巴氯芬、氯硝西泮片及科素亚等治疗1周后症状有所缓解,头颈部摇动频率及幅度较前减小,因患者服用上述药物后产生严重不良反应停药。随后在当地及北京、上海等地治疗,症状未见明显好转。现患者为针灸等综合治疗来诊,由门诊拟"痉挛性斜颈"收入院。入院症见:安静时头颈部向左侧歪斜,活动及情绪激动时头颈部不自主摇动,伴有双侧颈部牵扯样痛,无四肢抽搐,无恶心、呕吐,无头晕、头痛,无昏迷,纳寐欠佳,二便尚调。

查体 辅查

PE:BP130/70mHg,神清、精神尚可,颈部僵硬,向左歪斜,两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心界不大,HR76/分,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胃脘部轻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双下肢无水肿。颈部肌肉紧张,颈肌张力偏高,C1、2、3棘旁压痛。神经系统检查:各颅神经检查未见异常,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舌质暗,苔白,脉浮紧。

诊断 处理

中医诊断:痉病 — 邪壅经络 西医诊断:1.痉挛性斜颈 2.腔隙性脑梗死 3.慢性胃炎 治疗:予朱琏针灸为主,选穴如下:风池、新设、肩中俞、肩井、新义、后溪、外关、合谷、手三里等,采用朱琏手法,每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后按经络辩证取穴;配合中药烫疗颈部温通经络。

随访 讨论

患者以头颈部歪斜伴不自主摇动为主症。舌质暗,苔白,脉浮紧。四诊合参,本病当属祖国医学"痉病"范畴,缘于患者体虚劳累损伤气血,感受风寒湿外邪,留滞壅塞于经络,气血不能运行,筋肉失养而拘急发痉。本病病位在颈部,病性属实证。辩证为"邪壅经络"型。患者经针灸治疗半年后症状较前明显好转,头基本正位,基本已无不自主摇动,自觉症状较前明显好转。但患者病程久,预后恢复时间长。针灸治疗时间较长,电话回访后患者愿意接受下一疗程针灸巩固治疗。

发布于 16-03-31 22:34

21 个评论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