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应用

中药,西药,如何取舍?

孙医师   宁津县中医院

主诉 病史

75岁女性,心衰病史多年,主要缘于数年前情志波动,起初症见胸闷气短、纳差乏力、睡眠不宁、头晕耳鸣、大便不畅等。医院检查诊断为"窦性心动过缓,偶发房早室早,左心室肥厚及劳损",长期服用"地高辛、桂利嗪、螺内脂、阿斯匹林、降压胶囊"等西药,症情忽轻忽重。近两年加重,胸闷憋气,动则气喘,头晕头重,伴纳差食少,食后胃脘堵闷,睡眠易醒,入睡困难,大便数日一次,干结量少。平时多坐少动。

查体 辅查

体形偏胖,精神不振,神情忧郁,语速慢而无力。舌质淡红,苔少而裂,脉沉迟。血压160/80mmHg。 其他检查结果见下图

诊断 处理

西医诊断:冠心病 心功能不全 窦房结综合征 偶发房早室早 中医诊断:胸痹(心脾气虚,心阳不振) 中医治疗:温阳健脾,养心安神 方 药:党参15 炒白术10 枳壳15 陈皮10 半夏10 木香10 砂仁6 厚朴10 苏梗10 当归15 肉苁蓉30 酸枣仁15(打) 首乌藤30 佛手10 鸡内金10 炒麦芽15 炙甘草10 生姜3-5片。 7剂,水煎服。 二诊:药后症有减轻,食欲稍增,睡眠好转,大便也稍通畅,余症同前。方药不变,续服7剂。 三诊:症状时轻时重,近日胃脘胀闷,稍活动则憋气,坐立不安。嘱其撤减西药,只服少量降压药。

随访 讨论

症情持续减轻,纳食增进,食后胀减,大便通畅,睡眠尚可,胸闷憋喘不著,可做一般家务,或到院中走动,并无加重。现仍在用药调理中。 讨论:心衰或慢性心功能不全,当从心脏入手治疗,但多数效果不尽如人意。中医角度看,也并非"心病治心"这样简单,心脏出现问题,原因很重要,其根源不一定在心脏本身,五脏相关,任何一个脏腑的病变,均不是独立发病,而是互为因果、相互影响的,心与肝胆脾胃的关系最密切,西医有肺心病,中医则有肝心病、胃心病,长期情志不畅、又饮食不节,导致食积气滞,不仅影响肝气疏泄,加重心之负担,而且伤脾胃,妨碍运化吸收,造成心失濡养或心神不宁而出现各种不适。 本例患者花甲之年,心阳亏虚是必然,又因情志波动,影响饮食运化吸收,既有气血不足,心脏失养,又有气血不畅,心脉瘀阻,导致心脏负荷过重,泵血无力,病症丛生。所以调理脾胃、恢复其运化功能成了治疗们重中之重。初诊药后有所缓解,续服效果却并不理想,考虑久服西药,伤及胃气。西药虽然可以直接针对心脏,迅速缓解症状,但只适用于急性期,如果久服长服,而不顾及脾胃功能这一根本,从长远来说,不仅无效,反而会致病情加重。用一个不太恰当的比喻,要想风筝飞得高飞得远,只需牵动手中这根线即可,不必上天去直接调整风筝,这也是没有意义的。起初建议患者停服西药,患者及家属均有疑虑,经反复劝说,才停掉西药,效果逐渐显现,康复步入坦途,说明在许多疑难杂症治疗过程中,保护胃气是必要的,也是第一位的。脾胃虚,五脏皆虚;脾胃健运,五脏安和。

发布于 16-12-31 00:32

29 个评论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