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的《病例研究所》上线了,眼科小助手每周一会发布一个有部分信息的病例,包括患者基本信息(主诉、病史、初步查体)和影像学资料(CT、MR、超声)等,您可以根据小助手给出的信息来对该患者进行诊断,把自己认为可能的疾病诊断以及治疗写在评论中即可~ 周五我们会公布该病例的处理结果。 患者女,32岁,因左眼“病毒性角膜炎”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6年,眼红,视力明显下降3周来诊。本次发病以来其他医生给予抗病毒眼水,后给予百利特眼水治疗2周,时好时坏,逐渐加重。患者一月前分娩一子,目前母乳喂养。
查体:右眼屈光间质透明,Vod1.0,左眼角膜植片水肿,有不均一浸润,少许kp。结膜充血,VosFC/眼前。 图一:左眼就诊时情况。植片水肿,颞上方植片浸润。
图二:角膜弥散光照片。
图三:第一印象感觉患者应该是病毒复发。角膜染色果然有地图状着色。
所以嘱患者停用所有激素,只用更昔洛韦凝胶一小时一次,全身口服阿昔洛韦0.2日五次,暂停哺乳。 图四:两天后患者复诊,角膜水肿似乎有所加重,但是局部浸润减轻。但是患者没有直接停用百利特,她感觉不太舒服,就自己电话咨询,有值班医生回复不能直接停药,要逐步减量。所以她一天减一滴,直到复诊前才完全停激素眼水。
图五:把患者责怪了一番,叮嘱一定不能用激素,不要乱用药,目前是病毒复发,不能用激素。如果不用激素可能会好很多。但是染色见上皮愈合,稍放心,叮嘱其回去继续抗病毒治疗。
图六:但是2天后患者来诊,家属气势汹汹,好像还用手机录音。患者述眼部畏光流泪,不适加重。查左眼植片边缘有明显局灶性浸润,植床4点和12点位新生血管充血明显,角膜植片水肿加重。
图七:染色上皮还好,共焦显微镜未发现菌丝等。
当患者第一次复诊时,尽管角膜水肿增加,但是上皮愈合了,我认为是抗病毒起作用了,水肿加重,可能是患者没有完全停用激素所致。但是第二次复查时,患者的病情明显加重,其表现的几个特点可以提示我们这个患者不是病毒复发,原发病可能不是病毒性角膜炎,而可能是角膜基质炎。 图一:第二次复诊症状加重。
一、患者是左眼,颞下方3、4点钟位的植床血管束,充血明心啊。上方12点的植床充血严重。非常像角膜基质炎的表现。 二、患者植床植片交界处角膜基质浸润,类似角膜基质内的浓重,上皮完整。这是免疫性角膜病变的特征,而非HSK。 所以,该患者应该是角膜基质炎之类的免疫性角膜病,而非HSK。因此,给患者加了强力激素眼水,典必舒两小时一次,同时用的他克莫司,防止因此诱发免疫排斥反应。因为是哺乳期,未全身用药,但是局部抗病毒药物还继续用,以防万一。 图二:用药后2天即有所减轻。
图三:用药后5天,明显减轻
图四:用药后12天,基本控制炎症。视力恢复到0.25
临床上角膜基质炎有时候会与HSK混淆,因为都有反复发作病史,而且都是疲劳或免疫力变化时发病。角膜基质也都表现为新生血管、混浊、水肿等。如果不认真鉴别,会造成误诊。一旦误诊,治疗上就出现偏差。 实际上HSK的特点更明显,角膜新生血管一般是有几根比较粗大的血管,进入角膜瘢痕部位后有些分支。角膜白斑的密度也比较高。 而角膜基质炎的血管呈束状,血管周围比较水肿,一直到角膜缘。角膜瘢痕不会很白,经常有水肿和角膜基质内的炎症浸润。 然后就是保留患者眼部照片的习惯很重要,如果这个患者有术前的照片,就比较好做出诊断,开始就可以用上激素,少走弯路。 (本病例经李绍伟眼科同意转载,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