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性,37岁,查体发现卵巢囊肿复发2年余,2016-1-15入院,1-0-2-1,初潮13岁,6-7/27,平时月经规律,量中,痛经(±), LMP:2016-01-06。患者3年前单位体检B超发现卵巢囊肿(报告单未见),于2013年1月在外院行腹腔镜下双侧卵巢囊肿剥离术。术后病理报告示:双侧卵巢内膜样囊肿。术后未予以药物治疗,术后1年患者复查B超再次提示卵巢囊肿,定期B超随访,发现囊肿渐增大。于2016-01-15就诊于我院,门诊B超示:宫颈长:25 宫颈内见无回声区数枚,最大直径 9 ;右卵巢:31 * 28*31 ,内无回声区25*22*25 ,内见密集细回声点,子宫左侧无回声区:50 * 35*38,内见回声隔及密集细回声点,诊断为双卵巢内膜囊肿,宫颈纳氏囊肿。患者平时无明显痛经,无月经周期及经量改变,无下腹坠胀及腹痛、无白带增多、阴道异常流血、无尿频、尿急等症。现患者为进一步诊治,门诊拟“卵巢囊肿”收治入院。患者自发病以来,神清,精神可,胃纳夜眠可,二便正常。2013年1月行腹腔镜下双侧卵巢囊肿剥离术,分别于2007-1、2015-10行人流术。 已婚,1-0-2-1 。初潮13岁,6-7/27,平时月经规律,量中,痛经(±), LMP:2016-01-06。
查体:专科检查:外阴已婚式,阴道畅,宫颈中度糜烂,宫体后位,正常大小,活动度欠佳,左侧附件区可触及直径5cm囊肿,边界不清,活动差,右附件区触及直径约4cm包块 ,边界不清,活动差。 辅助检查:尿常规、凝血功能、空腹血糖、肝肾功能、电解质、病毒与螺旋体检查等未见明显异常。 术前血常规:白细胞计数 4. x109/L,中性粒细胞% 43.7↓%,淋巴细胞%42.2↑%,血红蛋白 12,6g/L,血小板计数 216×109/L。 术后血常规:白细胞计数 8.91x109/L,中性粒细胞% 76.7↑%,淋巴细胞%18.3↓%,血红蛋白 117g/L,血小板计数 185×109/L。 胸片:两肺未见明显活动性病变。 心超:LVEF:67%,超声心动图未见明显异常。 腹部B超:胆囊肝胰体脾肾未见明显异常,双侧输尿管未见明显扩张。 2014 -01-15我院门诊妇科B超:宫颈长:25 宫颈内见无回声区数枚,最大直径 9 ;右卵巢:31 * 28*31 ,内无回声区25*22*25 ,内见密集细回声点,子宫左侧无回声区:50 * 35*38,内见回声隔及密集细回声点,诊断为双卵巢内膜囊肿,宫颈纳氏囊肿。
诊断: 1、卵巢巧克力样囊肿(双侧) 2、女性盆腔粘连 治疗: 患者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于2016-1-20行腹腔镜双侧卵巢囊肿剥离+盆腔粘连分解术。探查见子宫饱满,后壁突出,质地僵硬,表面充血,见水泡样纤维增生组织,后壁下段与肠段致密粘连,Douglas窝消失,双侧卵巢均粘连固定于双侧阔韧带后叶、子宫后壁,并与肠段致密粘连,相互紧贴形成“亲吻征”,左侧卵巢囊肿7*6*5cm,右侧卵巢囊肿5*4*3cm,左侧输卵管外观正常,右侧输卵管增粗扭曲,匍匐于右侧卵巢囊肿上。 手术顺利,术后常规抗炎、补液、止血等治疗。注意休息和营养,禁妇科B超、盆浴及房事1个月,保持大便通畅。建议GnRH治疗,4-6周期,之后口服避孕药治疗。首次GnRH注射时间:下次月经来潮第一天。
术后10天咨询病理结果。3月后妇科门诊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