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或打开 医联APP 查看完整评论
立即下载
打开APP
患者于1992年因“直肠癌”外院行“经腹保留肛门套迭拖出式直肠癌切除术”,术后病理为结肠腺癌II级(菜花型),分期T4N0M0,术后1月行放疗6次,治疗期间出现外阴附近皮肤溃烂,经治疗后好转,未行化疗。患者自诉术后排便困难,每次排“羊粪”状大便,复诊考虑直肠吻合口狭窄,并于2013年行肠镜下吻合口支架置入术,支架当天滑脱。5月前出现骶尾部红肿热痛,并有少量流脓。
查体: 患者取左侧卧位。可见骶尾部局部色素沉着明显,面积约10*8cm,质地韧,肛上约10cm处可见2个瘘口,少量流液,局部有压痛。触诊括约肌紧张度大,明显狭窄,示指无法通过;粘膜光滑;轻度触痛;肛门镜检粘膜无充血、溃疡、出血、内痔、息肉。 辅查: 1.PET-CT:1、直肠癌术后,骶尾部软组织肿块,伴相应部分骨质破坏,边缘代谢轻度增高,低度恶性病变可能性大,与炎性肉芽肿相鉴别;2、残余直肠及结肠各段未见明显高代谢肿瘤复发征象。 2.骶尾部肿物穿刺病理提示:送检物见较多慢性炎症细胞浸润,未见癌。 3.骶尾部CT瘘管造影提示:骶尾部骶骨及软组织炎症破坏,未于直肠相通。
诊断:1.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狭窄,2.骶尾部软组织感染 治疗:完善相关检查后行横结肠双腔造瘘术,术后予抗感染治疗,1周后转烧伤科处理骶尾部感染。
1月后返院复查,患者骶尾部伤口较前干燥,红肿热痛明显缓解,目前门诊换药中。此例术区局部肿物,易与肿瘤复发相混淆;由于存在远端狭窄,发生肛瘘、肠梗阻风险也较一般人大;故对于直肠癌,如距肛门近、术前存在梗阻,可行预防性造口,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