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岁女性,主因下腹痛5个月,右附件囊肿核除术后4个月入院。 患者5个月前出现下腹痛,于当地医院行腹腔镜下右侧卵巢巧克力囊肿剔除术,术中见左附件正常,与周围肠管粘连,右卵巢形成10.0*6.0*4.0cm囊肿,与周围肠管粘连,术后恢复顺利,术后1个月再次出现下腹坠胀伴疼痛,放射至左侧大腿根部,复查彩超提示盆腔包裹积液,行理疗,未见明显好转,后出现发热(最高达39℃)再次复查彩超提示右附件区囊肿,盆腔积液,双肾盂及双侧输尿管积水,转入我院。
妇科查体:外阴发育正常,阴道畅,粘膜无充血,宫颈常大、光滑,子宫稍大,子宫后方可触及一实性包块,形态不规整,向双侧盆壁延伸,双侧附件区粘连固定。 盆腔彩超:子宫前倾位,大小约8.7x6.4x5.1cm,子宫内膜厚约0.4cm。宫区回声粗糙,以后壁明显。 盆腔偏左侧见8.0x3.4cm包块,边界模糊,形态极不规整,包块在宫颈水平向右侧延伸到直肠前方,形成3.7x2.0x2.2cm包块,包块与子宫、直肠及左侧盆壁明显粘连。 左卵巢位于盆腔左侧包块上方,大小约3.8x2.6cm,其内可见2.5x2.8cm液性区,内伴细密光点反射。 右卵巢大小约3.2x1.7cm,右附件区结构紊乱,未见确切包块影像。 左侧腰大肌前方可见6.1x7.0x2.9cm囊性包块,边界清,形态规整,内呈液性无回声,其内可见输尿管影像。 提示:1.盆腔包块,子宫内膜异位症? 2.左卵巢液性区,注意巧克力囊肿。 3.左侧腰大肌前方积液。 双肾、输尿管、膀胱增强CT:双附件区及直肠子宫陷凹多发囊实性包块,输尿管受累,性质待定。 双侧盆壁下多发小结节,随诊复查。 右肾囊肿。 CA199 74.42U/mL;CA125 91.32U/mL;
诊断 : 盆腔肿物;肾盂积水;双侧输尿管积水;右肾囊肿 行开腹探查术,术中所见:盆腹腔广泛致密粘连,呈冰冻骨盆,肠管粘连于子宫后壁,子宫周围可触及质硬实性肿物,形态不规整,将子宫及双侧附件包绕其中,道格拉斯腔封闭.小心分离肠管与子宫间粘连,可见子宫体常大,子宫周围实性肿物,形态不规整,质脆,延伸至双侧盆壁,无明显界限,呈“冰冻骨盆”,输尿管走形其中,子宫后方肿物侵袭直肠前壁,双侧附件未见明显占位。探查全腹,大网可见散在实性肿物,较大者直径3厘米。行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盆腔肿物切除,受侵肠段切除吻合
术后病理:(宫旁、大网、左、右侧输尿管周围)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 讨论: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是一种少见的子宫间叶性恶性肿瘤,起源于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多见于育龄妇女,青春期及儿童很少发生,绝经后偶有发生; 文献报道多局限于子宫,偶尔可发生于子宫外,如输卵管、卵巢、阴道等部位。在妇科肿瘤中其发病率及恶性程度均较低,但易复发。临床多表现为阴道不规则出血、月经量增多、绝经后阴道出血、腹痛、腹胀及压迫症状等,盆腔检查示子宫不规则增大或发现盆腔包块、宫颈赘生物如息肉或菜花样,术前易误诊为子宫肌瘤、子宫肌腺病及功能性子宫出血等而延误诊治。晚期患者可出现消瘦、全身乏力、贫血、低热等恶液质表现。手术是治疗的主要方法。基本术式为全子宫 加双附件切除术,手术范围是否应包括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大网膜,以及年轻患者是否均应保留卵巢,目前尚有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