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34岁,因反复发热、畏寒1个月余于2014年8月10日入院。患者于2014年6月底在济南某地野外驻训,某天拔草时淋雨,当天午后发热,最高体温39.0℃,伴畏寒、头痛、腰痛、双膝关节疼痛,无明显寒战,无鼻塞、流涕、咳嗽、咳痰、胸痛,无腹痛、腹泻,无尿频、尿急、尿痛,服对乙酰氨基酚,体温降至正常,但此后于每日下午4~5时出现发热,体温38.0~39.0℃,口服退热药可缓解,无盗汗。
【体格检查】 体温37.1℃,脉搏90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06/64 mmHg(1 mmHg=0.133 kPa);胸前和两侧肋部可见3处约1 cm×1 cm淡红色充血性斑疹,触之褪色,其余皮肤未见异常;两侧颈部可触及多个肿大淋巴结,大者位于右侧颈前三角,直径约0.6 cm,有触痛,质软,界限清,活动好;未见其他阳性体征。
入院后予炎琥宁、痰热清,以及补液等治疗。 当日下午患者体温再次升至39℃,伴明显寒战、畏寒,立即抽血培养。血白细胞4.05x109/L,中性粒细胞0.441、单核细胞0.136、嗜酸粒细胞0.020,未见异形淋巴细胞、中毒颗粒、幼稚细胞。红细胞沉降率10 mm/1 h;肿瘤标志物均阴性;降钙素原0.199 pg/L,ALT 50 U/L, AST54 U/L;C-反应蛋白21.6ug/L,抗链球菌溶血素O 282 U/mL,类风湿因子阴性,其他自身抗体、免疫球蛋白、补体均正常,抗结核分枝杆菌抗体阴性,伤寒、副伤寒抗体阴性,抗HIV抗体阴性。 胸部CT平扫未见明显异常;心脏、腹部、泌尿系统彩色超声检查未见异常。 颈部彩色超声检查示:双侧颈部多发肿大淋巴结,最大者位于右侧颈部,大小约1.7 cm×0.5 cm。PPD试验阴性。颈部淋巴结活组织检查提示淋巴结反应性增生、以窦组织细胞为主。 确诊为:布鲁菌,按世界卫生组织布鲁菌病诊疗规范,改用多西环素加利福平治疗,疗程6周。随访至9月1日患者体温和实验室检查等指标均正常。 考虑为上呼吸道感染,予对症处理,但发热、寒战仍无明显缓解。既往无特殊病史,未到过牧区,无放射性物质或毒物接触史,无牛、羊、犬等家畜和其他野生动物密切接触史。 予阿奇霉素、布洛芬等口服5 d,但发热、畏寒等症状无明显缓解,后部队卫生队予病毒唑、地塞米松和抗菌药物(具体不详)静脉滴注3 d后体温恢复正常,未再有明显不适。 约10 d后患者再次出现发热,最高达39.2℃,仍畏寒,且每次发热前均有明显寒战,发热时仍有头痛、关节痛,伴乏力,无明显出汗、盗汗,再次于当地卫生院静脉滴注病毒唑、地塞米松和抗菌药物(不详)3 d,发热无缓解,自服退热药(不详)无效。
复诊:查血白细胞4.81×109/L,中性粒细胞0.423,单核细胞0.141,血小板247×109/L,胸部x线透视未见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