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性 年龄:69岁:5月前胸痛一次,伴间断喘气4月余。 5月前莫日晨6时患者入厕后出现胸骨中下段胸痛后,为烧灼样,伴大汗、呕吐胃内容物一次,急至当地医院就诊,考虑“急性ST段抬高型下壁、后壁心肌梗死”,给予溶栓治疗,溶栓后1小时症状明显缓解,病情好转出院。出院后1周左右开始出现活动后喘气症状,喘气症状逐渐加重,并出现双下肢水肿及纳差。后反复就诊,听诊发现“心脏杂音”。因症状逐渐加重入我院。既往有“高脂血症”病史。
2.查体辅查 神清,双肺底可闻及湿罗音,心界向左扩大,心率 86次/分,律齐,胸骨左缘3、4肋间可闻及3/6级收缩期杂音,性质粗糙,传导广泛。 胸片:双肺淤血,心影增大。 左房、左室扩大,右房不大,右室不大。间隔、左室下壁室壁明显变薄、厚约0.6厘米,回声增强,运动幅度减低,基底段呈一大小约4.2×2.7厘米的瘤样膨出,后间隔可见0.8×1.4厘米(含软边)回声连续中断,室水平可见左向右穿隔分流信号,峰速:3.9米/秒,压差:61毫米汞柱,未见明显血栓回声团块附壁形成,余室壁运动幅度亦减低。心包腔内可见大量积液:左室后壁1.5厘米、左侧侧壁2.0厘米、右室前壁2.0厘米、右房顶2.0厘米、右室膈面3.0厘米。提示;左室下壁室壁瘤形成并穿孔及心包大量积液。 冠脉造影:前降支近中段弥漫、偏心、钙化、叉口性病变,最重处狭窄90%。回旋支:近段钙化性斑块浸润,狭窄30%。远段次全闭塞。右冠:中段局限、偏心性病变,次全闭塞,病变后血管扩张。左室造影可见造影剂通过室间隔穿孔进入右心室,左室室壁瘤。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陈旧性ST段抬高型下壁、后壁心肌梗死 、三支病变、左室下壁室壁瘤并室间隔穿孔、心包大量积液、 心功能III级(NYHA) 治疗:入院后持续心电、血压和指脉氧饱和度监测,给予抗血小板聚集、抗凝、调脂、逆转心室重构、降低心肌氧耗、维护心功能等治疗,告病危,完善相关辅助检查于全麻 低温 体外循环行冠脉搭桥(CABG*3)+室间隔穿孔修补+室壁瘤夹闭术 。 手术中所见:心包中量积液,升主动脉稍扩张,左、右室扩大,下后壁室壁瘤大小约4*5cm。室间隔下后段可见1.0cm穿孔,周围组织增生,LADΦ1.5mm,近端狭窄,OMΦ1.0mm,RCAΦ1.75mm,近端狭窄,SVGΦ3.0mm。
患者术后一般情况可,无不适出院。一月后复查超声:左心房、室较前缩小,后间隔、左室下壁室壁明显变薄、厚约0.6厘米,回声增强,运动幅度减低,基底段呈一大小约3.6×2.6厘米的瘤样膨出,未见明显血栓回声团块附壁形成,余室壁运动幅度尚可,提示为CABG+室间隔穿孔修补+室壁瘤夹闭术后。患者自觉良好,其他检查无异常。 讨论:室间隔穿孔多见于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缺血继而破裂所致。发生率占急性心肌梗死1—2%,男性多于女性。在心肌梗死后1-2周发生率最高。由于室间隔穿孔,导致大量血液左向右分流,心脏负荷加重同时心肌受损,导致急性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等。起病后25%患者24小时死亡,50%患者一周内死亡,70%患者二周内死亡。发病后生存1月以上仅有20%。如患者心梗后在胸骨左缘3-4肋间可闻及突然出现的粗糙的全收缩期杂音可考虑合并室间隔穿孔。可行心脏超声,冠脉造影及心脏造影等可确诊。此患者心梗后经溶栓治疗,虽然症状缓解,但出现室间隔穿孔,直到5个月后才手术,实为不幸中万幸。 一旦确诊此病,除了控制心功能外,应尽行冠状动脉造影,及时行冠状动脉搭桥术加室间隔修补术,如血流动力学稳定,可在3周后手术,便于室缺修补及减少并发症。有些患者如未及时手术,待1-3月后依患者情况可考虑行冠脉支架加室缺封堵术。患者通过积极治疗,一般预后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