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陈某某,48岁 主诉:反复胃脘部隐痛10余年,再发伴反酸、嗳气1周 现病史:患者于13年前开始出现胃脘部隐痛,时有反酸、嗳气,伴腹胀,每于饱食后明显,无恶心呕吐,无呕血、黑便,无发热、寒颤,无黄染,患者曾行胃镜检查提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HP(+)”,予制酸护胃、抗HP治疗后不适症状好转。平素时有胃脘部隐痛,间断门诊中药调理。1周前患者胃脘部隐痛症状再发,伴反酸、嗳气频频,自觉腹胀,自行服用“养胃冲剂”后上述症状缓解不明显,患者遂于今日前来我院门诊就诊,现为求进一步治疗,由门诊收入我科。 既往史:既往体健,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病史;否认肝炎、肺结核传染性病史;否认重大手术、外伤史;否认输血史;否认药物过敏史。
查体:T:36.5℃ P: 88次/分 R:20次/分 BP:124/71mmHg,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前区无震颤,未触及心包摩擦感。心界不大,心率88次/分,律齐,未闻及早搏,心音有力,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胃脘部压痛,无反跳痛,腹部未扪及包块,肝右肋下、剑突下未及,脾未触及,胆囊未触及,Murphy征(-)。双下肢无水肿,四肢肌力、肌张力均正常,生理反射存,病理反射未引出。舌红,苔腻微黄,脉弦急。 辅助检查:入院后查胃镜:1、十二指肠球部溃疡(A1期),HP(+);2、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伴糜烂。
诊断:中医:胃痛(肝胃不和) 西医:1、十二指肠球部溃疡(A1期),HP(+);2、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伴糜烂。 治疗上,西医予奥美拉唑针、铝碳酸镁片制酸护胃、莫沙必利胶囊促进胃肠动力、阿莫西林胶囊联合克拉霉素缓释片抗HP等对症支持治疗。 中医处方:拟四逆散加减使用 柴胡12g 白芍30g 枳实12g 炙甘草6g 黄连3g 吴茱萸 10g 青皮10g 佛手10g 木香10g(后下) 代赭石30g(先煎) 一剂两煎 取汁150ml 早晚各一次 共5剂 2014年6月15日复诊,自诉药后胃痛稍减,大便不爽,小便稍黄,失眠,舌红苔黄腻,脉弦数,属湿热内阻、胃气未复之象,治宜调肝胃、清湿热,处方:苍术12g 香附10g 神曲15g 鸡内金30g 枳壳10g 茵陈30g 郁金12g 木香10g(后下) 厚朴12g 茯苓30g 陈皮10g 延胡15g 共3剂 ,煎服法同同前。 2014年6月18日复诊,自诉胃痛基本消失,胃纳增加,舌正微有黄腻苔,脉缓有力,续宜和胃,以资巩固,处4剂。
随访:4天后,患者前来复诊,自诉无胃脘部隐痛症状,无反酸、嗳气,胃纳正常,大便调。 讨论:此例胃痛为肝失疏泄,横逆犯胃,木旺克土,属于五行当中的相克,治宜平肝疏肝和胃,方以四逆散合佐金丸加减使用。复诊时患者苔黄腻,大便不爽,小便黄,为湿热内生之象,除了疏肝之外,还需健脾、清湿热,药后胃痛基本消失,黄腻苔减,纳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