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46岁。因“全身无力、进行性消瘦半年,加重并声嘶、呛咳5 d”人院。 患者于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手指发麻、四肢无力及纳差,并逐渐加重。先后到消化内科就诊2次,诊断为“慢性胃炎”,并给予对症治疗,无明显好转,并且出现活动后气促、进行性消瘦及吞咽困难。5d前症状明显加重,并出现饮水呛咳,声音嘶哑,抬头无力,为进一步治疗入住我科。患者既往有慢性胃炎。
查体:消瘦,声音嘶哑,抬头无力,颈部肌群萎缩,转颈困难。问接喉镜下见双侧声带在深吸气时只能外展到旁正中线或中间位,不能充分外展,软腭麻痹为不完全性,咽反射存在。双上肢肌力Ⅳ级,双下肢肌力Ⅲ级,肌张力正常,双侧腓肠肌压痛明显。腱反射减弱,病理反射未引出。 实验室检查:心肌酶谱:丙氨酸转氨酶(ALT)147 U/L,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119 U/L,肌酸磷酸激酶(CPK)2005 U/I。,乳酸脱氢酶(LDH)808 U/L。肌活检示:光镜下多灶性淋巴细胞浸润;电子显微镜下肌纤维萎缩、多核,考虑为多发性肌炎可能性大。肌电图示肌源性与神经源性混合性损害。
诊断:多发性肌炎。 入院后给予甲泼尼龙冲击治疗。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咳痰困难,吞咽无力,不能进食,四肢肌力下降至I级,并出现肺部感染,考虑呼吸肌麻痹,并存在周围性呼吸衰竭进一步加重。给予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氧雾化痰、抗感染、丙种球蛋白等对症支持治疗。 治疗1个月后复查心肌酶谱示AST 32 U/L,CPK 36 U/I.,LDH 100U/L。治疗3个月后,进食无呛咳、声音正常,可抬头、转颈,生活基本自理,出院。出院后继续口服泼尼松维持治疗。随访3个月,患者基本恢复正常,能从事轻体力家务。
目前认为多发性肌炎与自身免疫异常密切相关,是以对称性四肢近端、颈肌、咽部肌肉无力,肌肉压痛,血清肌酶增高为特征的弥漫性肌肉炎症性疾病。临床较少见,发病率约2~5/(10万•年)。任何年龄段均可发病,女性略多于男性,成人多急性或亚急性起病。 本例起病隐匿,四肢无力逐渐加重,颈部肌群无力、消瘦、吞咽和构音困难,且累及呼吸肌。结合肌肉活检、血清肌酶、肌电图检查结果及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可以明确诊断。糖皮质激素为治疗首选;出现重度呼吸功能不全且合并严重肺部感染的患者,直尽早使用胃管,以免致吸人性肺炎;排痰不畅,吞咽返呛者或有呼吸肌麻痹者应早行气管切开,必要时采用机械通气。 这类患者处于强烈的应激状态,代谢旺盛,同时消化功能受到抑制,应给予肠外营养支持,对康复、降低死亡率至关重要。本例经糖皮质激素治疗,辅以机械通气及对症治疗,预后良好,基本恢复正常。(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