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应用

耳后大汗腺癌

林医师   徐闻县第二人民医院
汗腺癌

主诉 病史

患者,男,62岁,因“发现左耳后方有一肿物1月余,伴破溃1周”入院。患者女儿于1月余前无意中发现患者左耳后方有一约黄豆大小肿物,可活动,无痛,无破溃等,未予重视。期间患者经常揉搓患处,肿物逐渐增大,于1周前肿物破溃,有少量粘液分泌物,伴有轻微疼痛、发臭,自行至药店买“头孢”口服治疗,病情无缓解,遂至我院门诊就诊。门诊取病理活检,回报“大汗腺癌”,遂收入我科。

查体 辅查

查体:专科检查:左侧乳突下方有一约1.5cmx2cm大小肿物隆起,为红色实质性包块,质地硬,不可活动,边界不清,无压痛。肿物表面破溃,呈火山口状,有少量粘液样分泌物, 伴有恶臭,无出血。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辅助检查:血尿常规、凝血功能、胸部X片未见明显异常。

诊断 处理

诊断及治疗:局部麻醉下行左耳后肿物切除, 术后病理检查示 :汗腺来源肿瘤 , 大汗腺腺癌, 伴有较多坏死。术后11d 出院, 切口Ⅰ期愈合。

随访 讨论

随访:患者定期门诊随访一年半,局部无复发。讨论:大汗腺癌临床少见, 肿瘤常位于腋下、会阴和乳晕等大汗腺分布区, 也可见于眼睑部。发生于耳部及下颌者则更少见。此病多单发或多发, 质地较硬, 直径 2 ~ 10cm 以上与皮肤粘连呈红色, 肿瘤较大时可淡破, 晚期常见区域性淋巴结转移, 亦可发生血行转移。 在临床上应注意与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恶性神经纤维瘤和滑膜肉瘤相鉴别。组织病理学检查可明确。肿瘤细胞对放疗不敏感 , 治疗以广泛的手术切除为主。一旦确诊则应及早彻底广泛切除肿瘤, 疑有淋巴结转移者应作淋巴结清扫术,有望根治。 但若切除不足, 极易复发。

发布于 15-11-10 23:26

12 个评论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