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或打开 医联APP 查看完整评论
立即下载
打开APP
患者男,23岁。因右踝关节疼痛逐渐加重并活动受限3年余入院。
检查:右踝关节轻度弥漫性红肿,前方压痛,跖屈、背伸时疼痛加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为7分;关节背伸5°、跖屈20°,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为64分。X线片提示距骨穹窿部骨样骨瘤;CT示距骨穹窿部存在明显囊性硬化灶;MRI示T1像中距骨穹窿部负重面有明显低信号影并周围骨水肿,大小约1cm×1cm×1cm。
诊断为距骨穹窿部骨样骨瘤。首先于关节镜下探查,见关节腔内广泛出血并滑膜增生,彻底清理增生滑膜;见胫距关节距骨前软骨面部分软骨退变、软化;清理软化软骨,见软骨下骨肿瘤组织,予以彻底清除并电灼。然后改为小切口开放手术,作正中切口,见胫距关节面前内侧距骨穹窿部骨肿瘤病灶,刮匙清理残留肿瘤组织,并取病理组织活检。清除退变的软骨及肿瘤组织后遗留大小约1cm×1cm、深1.5cm骨洞,取同侧带骨膜髂骨修复。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符合骨样骨瘤。
X线片及CT示胫距关节面曲度完整,未见明显撞击;MRI示病灶软骨表面尚光滑,移植的自体骨软骨愈合良好,无脱落。术后12个月行二次踝关节镜检查,见嵌入移植骨块表现为纤维软骨瘢痕修复,纤维软骨表面高于胫距关节面约1mm,活动见稍有撞击征,予以修整成形。术后18个月右踝关节背伸25°、跖屈40°,未见肿瘤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