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岁男性,全身起红斑、丘疹2月。 入院情况:20余天前患者无明显诱因面部出现红丘疹,无明显自觉症状。去当地医院就诊,给予抗组胺药和复方甘草酸甘治疗,当时发现心脏病(窦性心动过速和室上速),给予消心痛、倍他洛克、阿司匹林、心律平、甲钴铵、甘利欣和维生素B口服,静脉给予果糖二磷酸钠和还原型谷胱甘肽输液5天,输液第一天患者自觉双手发麻,第二天患者双唇肿胀麻木,第三天双手肿胀并起红斑,逐渐延及双手臂、躯干和四肢,自觉皮疹瘙痒不明显,第四五两天继续输液,但给予外用百多邦和地奈德软膏外用,皮疹未缓解。既往史:对磺胺药过敏史,过敏症状为双唇起水疱;黄连素过敏,过敏症状为龟头起水疱。
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尚可。皮肤科查体:头皮、躯干、臀部、四肢泛发大小不等的红色斑块,散在针头至粟粒大小丘疹,丘疹可融合成片,中间有正常的皮岛,表面有少许鳞屑,双手足弥漫性肥厚角化,龟裂,Koebner现象阳性,Auspitz征阴性。辅助检查:血常规正常;肝肾功能未见明显异常。皮肤病理:表皮角化过度,角化不全,毛囊角栓形成,真皮浅中层血管扩张,血管周围淋巴细胞组织细胞浸润。
诊断:毛发红糠疹,入院后予仙特明10mgqd、赛庚啶2mg tid、多塞平25mg qn口服,派瑞松和硼锌糊外用治疗,并给予美能和肝利欣等保肝治疗。根据皮肤病理符合毛发红康疹,加用新体卡松30mgqd口服,达力士外用,患者皮疹逐渐好转。
毛发红糠疹又称毛发糠疹。是一种少见的慢性鳞屑性角化性炎症性皮肤病,以黄红色鳞屑性斑片和角化性毛囊性丘疹为特征。本病的分型为家族型和获得型两型。前者少见,常见于儿童期发病。后者常于成人期发病。目前更广泛的应用Griffiths分类法:典型成人期、非典型成人期、典型幼年期、幼年局限型及非典型幼年型五种类型。发病年龄呈现双峰现象,即10岁前以及40~60岁之间的两个发病高峰组,后者高于前者。发病机制不明,本病初起时头皮常先有较厚的灰白色糠秕样鳞屑,很快累及面部,出现黄红色干性细薄糠秕状鳞屑性损害,类似脂溢性皮炎,继而可泛发至全身,也有半数病例初期发病于掌跖。特征性的皮疹是小的毛囊角化性丘疹和散在性融合成糠秕状鳞屑性棕红色或橘红色斑片或斑块,对称分布。丘疹为针头至粟粒大,干燥而坚硬,顶部尖锐或呈现圆锥形,淡红色或棕红色,其顶端常有一个角质小栓,常贯穿一根失去光泽细弱的毛发。角质栓伸入毛囊较深,不易剥去,除去角栓可遗留凹陷的小坑。毛囊性丘疹多发于颈旁、四肢的伸侧、躯干四肢和臀部,特别在手指的第一和第二指节的背面(占27%~50%)最为清楚,具有诊断意义。Koebner现象阳性。77%~97%的患者有掌跖角化过度 。本病病理有典型表现,但晚期和早期缺乏特征性表现。因此常需多次活检才能确诊。表皮可见角化不全,在毛囊口处有毛囊角质栓和灶性角化不全,有些病例在增厚的角质层的水平方向及垂直方向上都有交替存在的角化过度和角化不全,使角质层呈现方格布样外观,较为特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