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应用

肾囊肿合并肾盏憩治疗一例

张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肾盏憩室 肾囊肿

主诉 病史

患者女,42岁,以“体检发现右肾多发囊肿1周”人院。

查体 辅查

B超检查提示:右肾上极可见一约113mm*88mm囊性结构。 双肾增强CT检查提示:增强扫描提示右肾区囊性低密度影,囊壁钙化,未见明显强化,大小同平扫,周围可见少许强化之肾实质

诊断 处理

予完善相关术前准备,查无明显手术治疗。予行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减压术。 术后病理提示:纤维组织囊壁伴透明样变性,囊肿内容物系坏死组织。 术后患者出现持续发热,体温最高达39.3℃,行双肾CT平扫提示肾上极囊肿大小与穿刺抽液前大小相同,无明显缩小,经重新审视病历考虑该患者可能系肾囊肿合并肾上极巨大。肾盏憩室,给予行双肾CT平扫+逆行造影后双肾平扫提示:右肾钙化囊肿减压术后改变,囊肿缩小,张力明显减小,但囊肿壁有卷曲,肾上极较大囊内可见较多造影剂。经科室讨论明确诊断,考虑发热系肾中部钙化囊肿内坏死物质吸收所致,而肾上极“囊肿”为肾盏憩室,遂行右。肾探查术,术中见残余肾组织大小已不足正常肾脏1/6,残余肾组织被囊肿及肾盏憩室挤压变薄,考虑如保留肾脏可能术后发生较多并发症遂行肾切除术,术后标本可见肾盏憩室与肾盂相通,右肾囊肿囊壁钙化并较硬,厚度约1cm。

随访 讨论

一般单纯性肾盏憩B超检查较难与肾囊肿相鉴别。肾盏憩CT示肾实质的局限性肿大并有多个层面肾筋膜增厚,增强期的不均匀强化及因造影剂分布形成的“条纹征”已成为该病的定性诊断依据。肾囊肿治疗上以血、尿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为依据的抗感染治疗为主,对于缺乏典型临床及影像学特征的患者,若延误诊治,炎症可能扩展至肾周,病灶坏死、液化形成脓肿而需手术引流或肾脏切除,因而不同病程阶段的CT动态观察,并结合其他影像学手 段及临床表现以获得明确诊断是有必要的。

发布于 15-10-19 22:20

4 个评论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