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应用

腹部巨大脂肪瘤

郭医师   陕西省中医医院
脂肪瘤

主诉 病史

患者女,14岁,既往有腹部不适病史,因急性胆汁性呕吐求医。患者自述过去数周内出现便秘、恶心、呕吐和逐渐加剧的背部疼痛等一系列症状。

查体 辅查

检查;生命体征均在正常范围之内。查体发现弥漫性腹部压痛,无腹壁紧张,触诊发现肿块。当日进行的腹部平片可见非特异性气体征,余无明显异常。非增强CT扫描可见一19.5 cm*16.6 cm*8.8 cm的肿物,其特征符合脂肪瘤。由于该肿块无分隔且包绕周围肠道,未能排除脂肪肉瘤的可能

诊断 处理

患者接受了外科手术治疗,切除了该主要侵犯肠系膜的肿瘤,并接受了肠道吻合术。术后病理检查未能确诊,但基因测序证实为良性脂肪瘤

随访 讨论

良性(肠道)脂肪瘤并不常见,在儿童身上出现更为罕见,但对于肥胖或有相关家族史的人群,风险可出现升高。 脂肪瘤是一种常见的良性肿瘤,可发生于任何有脂肪的部位。部分病例发生在四肢,主要在皮下,也可见于肢体深部和肌腹之间,患者年龄多较大,儿童较少见。深部脂肪瘤多沿肌肉生长,可深达骨膜,但很少侵犯邻近骨骼。脂肪瘤很少恶变,手术易切除。 各种类型脂肪瘤形成的根本原因——“脂肪瘤致瘤因子”。在患者体细胞内存在一种致瘤因子,在正常情况下,这种致瘤因子处于一种失活状态(无活性状态),正常情况下不会发病,但在各种内外环境的诱因影响作用下,这种脂肪瘤致瘤因子处于活跃状态,具有一定的活性,在机体抵抗力下降时,机体内的淋巴细胞、单核吞噬细胞等免疫细胞对致瘤因子的监控能力下降,再加上体内的内环境改变,慢性炎症刺激、全身脂肪代谢异常等诱因条件下,脂肪瘤致瘤因子活性进一步增强与机体的正常细胞中某些基因片段结合,形成基因异常突变,使正常脂肪细胞与周围组织细胞发生一种异常增生现象,导致脂肪组织沉积有关,并向体表或各个内脏器官突出的肿块,即脂肪瘤。 1.饮食因素 过度饮酒,经常进食肥肉、动物内脏、无鳞鱼或蛋黄等人群因为进食过多肥腻之品,高胆固醇食物,导致新生脂肪组织过多,使体内过多的脂肪细胞异聚,变硬。 2.压力因素 工作压力过大,心情烦躁,可造成正常的脂肪组织和淤血交织在一起,长时间可形成结缔组织包裹脂肪细胞,形成脂肪瘤。 3.不良生活习惯 经常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会使人体对脂肪的分解能力下降,原有的脂肪组织和新生的脂肪不能正常排列,形成异常的脂肪组织,即“脂肪瘤”。

发布于 15-09-28 18:15

2 个评论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