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应用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腹水形成 1 例报告

郭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腹痛 腹腔积液 腹水

主诉 病史

患者男, 46 岁, 因反复上腹部疼痛 1 年, 加重 1 月入院。我院腹部彩超提示肝回声不均质声像(酒精性肝损伤可能), 胆囊肿大、 胆囊结石、 胆汁沉积声像, 脾稍大声像。

查体 辅查

术前准备:化验血常规示 WBC 12. 73 × 10 9 /L↑, RBC 3. 27 × 10 12 /L↓,HGB 115 g/L↓;凝血功能示 PT 15. 7 s↑, PTR 1. 19↑, APTT58. 6 s↑, APTTR 1. 72↑;肝功能示 TBIL 22. 7 μmol/L↑,DBIL 15. 1 μmol/L↑, AST 107 U/L↑, ALB 33. 2 g/L↓, GLB38.2 g/L↑, A/G 0. 9↓;血电解质示低血钙;乙肝五项、 心电图、 胸片未见异常。

诊断 处理

入院诊断: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急性发作 综上分析, 患者虽术前检查提示轻度贫血, 凝血功能较差, 但一般情况评估尚可, 有手术指征, 无绝对手术禁忌, 拟行 LC。1.2 术中情况 入院第 3 天行 LC。术中见胆囊肿大, 胆囊壁厚、 充血、 水肿明显, Calot 三角致密, 分离较困难, 胆囊管、胆总管无扩张。术中诊断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急性发作。辨清胆囊管与胆总管关系及胆囊动脉后, 离断胆囊管、 胆囊动脉。术中行腹腔冲洗, 胆囊床放置负压引流管一根。剖检胆囊见胆囊内多发结石, 切除胆囊常规送病检。1. 3 术后处理 术后第 2 天患者诉腹痛较明显, 负压引流管引出约 80 ml 液体, 引流液清亮, 淡红色, 查体:全身皮肤及巩膜无黄染, 腹软, 腹壁切口引流管周围、 脐周、 下腹部有深压痛, 无反跳痛、 肌紧张。急查血尿淀粉酶未见异常, 急查血常 规 示 WBC 19. 26 × 10 9 /L ↑, NEUT% 82. 51% ↑,LYMP% 10. 82%↓, RBC 3. 67 ×10 12 /L↓, HGB 129 g/L。腹部彩超提示胆囊窝、 下腹部肠间隙少量积液声像。予以禁饮食、 支持、 对症治疗。术后第 3 天患者诉腹部胀痛, 负压引流管引流通畅, 量少, 色淡红。查体同前。复查腹部彩超示胆囊窝、 下腹部肠间隙少量积液声像, 较前增多不明显。退负压引流管, 禁饮食、 支持治疗。术后第 4 天患者诉腹部胀痛缓解, 查体腹软, 压痛范围局限在腹壁切口引流管周围, 余无明显阳性体征。进少量流食, 停输液。术后第 5 天腹部胀痛缓解, 病检结果示慢性胆囊炎, 拔负压引流管, 进半流质饮食。术后第 7 天, 患者正常进食, 无腹痛、 腹胀不适, 查体无阳性体征, 出院。 患者于 LC 术后第 12 天因腹胀 4 d 入院。查体:自主体位, 全身皮肤及巩膜无黄染, 腹膨隆, 全腹软, 有轻压痛, 无反跳痛、 肌紧张, 移动性浊音阳性。急查血常规示WBC 11. 46 ×10 9 /L↑, 尿淀粉酶 1 247 U/L↑, 血电解质示Ca 2. 05 mmol/L↓, 血淀粉酶未见异常。腹部彩超示腹腔大量积液声像(右下腹最深处探及9. 5 cm 液性暗区)。行腹腔穿刺(abdominocentesis), 抽出淡黄色腹水约 1 850 ml。化验肝功能示 DBIL10. 2 μmol/L↑, AST 53 U/L↑, TP 46. 3 g/L↓, ALB 24. 6 g/L↓, A/G 1. 1↓, 其余指标未见异常。凝血功能示 PT 13. 1 s↑, PTR 1. 25 s↑, PT- INR 1. 25 s↑, APTT40.6 s↑, APTTR 1. 48↑, FIB 1. 59 g/L↓。考虑到患者腹水形成原因不明确, 无腹膜刺激征,决定保守治疗, 以观察病情变化。经口服氢氯噻嗪片、 螺内酯片利尿;腹腔穿刺抽液减压;输注人血白蛋白、 加强营养摄入, 改善营养状况等治疗,患者腹胀逐步缓解。行肝胆胰脾 CT 平扫 + 增强示胆囊切除术后, 腹腔积液影, 余未见明显异常。保守治疗 15 d 后患者腹胀明显缓解。查体无阳性体征, 出院。

随访 讨论

随访:出院后 10 d 再次电话随访, 患者无腹痛、 腹胀等不适, 认为患者腹水已治愈。 讨论:患者经腹腔穿刺抽液、 利尿、 营养支持等治疗后腹水 减少, 最终痊愈, 保守治疗有效。结论:LC 是有效、 安全的微创术式, 腹水形成是其术后罕见并发症, 其发生原因与机制尚不明 确, 但保守治疗有效, 目前的共识为保守治疗是其首选治疗方式。 (转自知网)

发布于 15-09-28 09:40

3 个评论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