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或打开 医联APP 查看完整评论
立即下载
打开APP
患者女,63岁,间断性腹痛3年,加重1个月入院。患者3年前出现上腹部隐痛,阵发性,进食固体食物后加重,无发热、呕吐、呕血、黑便、黄疸等,给予抗感染治疗后可缓解。3年来症状反复发作。
行胃镜、结肠镜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全腹部CT示胃肠道管壁未见异常增厚、管腔无狭窄及扩张,肠系膜未见淋巴结影。入院行体格检查除消瘦外,其他未发现异常情况,血常规白细胞5.3*10^9/L,中性粒细胞0.48,淋巴细胞0.43;大便常规正常,潜血试验阴性;生化、凝血功能、CA199、CEA、肥达反应、结核菌素试验、红细胞沉降率、CRP均正常。胶囊内镜(国产OMOM胶囊内镜)检查时胶囊进入一憩室内,憩室内壁欠光滑,并可见小憩室形成,胶囊内镜在此直流2.3h后再次进入空肠(图1)。腹腔镜探查示:空肠上端可见3cm*2cm憩室,表面结节形成,空肠与肠系膜处黏连扭转成团,中转开腹手术切除憩室并松解黏连带(图2,3)。术后病理示:(部分空肠)慢性炎急性变,局部憩室形成;局部增生性息肉形成(图4)。
诊断为:1、空肠憩室合并肠黏连;2、慢性肠梗阻。治疗为:开腹手术切除憩室并松解黏连带。
该患者内镜及术后大体标本观察憩室内壁光滑,憩室外侧壁结节样表现,与周围肠壁黏连,可能是憩室反复炎症及渗出所致,最终形成黏连导致肠梗阻及慢性腹痛症状。该患者术后恢复好,随访未再出现腹痛症状。doi:10.3877/cma.j.issn.2095-2015.2015.0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