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儿,女,2月17天,因“左面部鲜红色斑片2月余”入院。出生后家长即发现其左面部有直径3cm左右的鲜红色斑片,斑片逐渐增大、增厚、颜色逐渐加深,曾至当地医院就诊,查肿物局部超声检查示左面部血管瘤,未予治疗。
体查:左侧面部可见大小约5.0cm×5.5cm的紫红色斑块,高出皮面,表面呈草莓状,瘤体累及左侧大部分面颊,包括左侧下眼睑、左鼻旁、左口角旁,左眼睁开受限。 辅查:局部软组织超声检查:面部红斑处局部皮层增厚,厚度约0.22cm,深筋膜及肌层内可见不规则回声增强区,无包膜,边界欠清晰,范围约6.3cm×1.0cm(深度)×3.8cm,上极延续至下眼睑,并向深处延续至左眼眶底壁。肿块内部未见钙化及囊变,血流信号丰富。
诊断:左面部血管瘤 治疗:口服盐酸普奈洛尔片,起始剂量0.75mg/kg/d,Q12h,24h后增至1.5mg/kg/d。服药后患儿斑块颜色较前变淡,质地变软,大小未变,遂出院继续服药治疗。
随访:患儿治疗后1个月复诊,瘤体缩小一半且表面颜色较前明显变浅;连续服药7月,瘤体明显消退,面部可见淡红色斑片,未高出皮面,左眼睁开不受限。现仍处于随访中。 讨论:近年来国内外有许多学者报道采用普萘洛尔治疗不同类型和部位的血管瘤患儿取得较满意的疗效,且不良反应小,对其他治疗方法失败的患儿仍有效,可作为婴幼儿血管瘤的一线治疗药物。治疗前需注意进行三大常规、肝肾功能、血糖、甲状腺功能及胸片、心电图、心脏彩超等检查,并排除应用普萘洛尔口服治疗的禁忌,用药后密切监测血糖、生命体征、瘤体大小、颜色、张力等变化。通过本例治疗观察,口服普萘洛尔治疗血管瘤,尤其特殊部位(口、鼻、眶周、外阴、乳房等)、面积大、部位深的血管瘤,不失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