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应用

乳腺癌患者的新辅助化疗

洪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
浸润性导管癌 右乳肿块

主诉 病史

主诉:患者,女性,59岁,已绝经,因“发现右乳肿块30年,明显增大3个月”于2014-3-31入院。 既往病史:无糖尿病、心脏病、高血压,无家族恶性肿瘤病史。

查体 辅查

入院查体:右乳外上象限可扪及一约3.5cm*2cm肿块,质地硬,表面不光滑,边界不清,活动度差,无压痛,右侧腋窝淋巴结肿大。 CT:右下肺磨玻璃灶,考虑不典型腺瘤样增生可能大,建议随访;两肺少许炎症后遗灶;右乳外上象限肿块样影,右腋下个别淋巴结增大,考虑肿瘤可能大,建议进一步检查。 钼靶:右乳外上象限质硬肿块,考虑MT,建议术后干预,BI-RADS 4C,左乳乳腺组织轻度增生, BI-RADS2。 B超:右乳低回声结节,形态不佳,呈浸润生长,大小约30mm*17mm,BI-RADS:4B,右侧腋下淋巴结肿大10mm*6mm。

诊断 处理

初步诊断:右乳肿块(恶性肿瘤可能性大) 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排查相关禁忌症,于2014-4-1行右乳肿块空芯针穿刺活检术。 根据病史、辅助检查及入院后肿块活检病理结果:(右乳肿块)浸润性导管癌,核分级3级,ER(+95%),PR(-),CerbB-2(++), Ki67 (+30%)。 FISH检查:HER2基因相对CEN17基因扩增阴性 (无扩增) 明确诊断: 右乳浸润性导管癌,T2N1M0,Ⅱb期。 行新辅助化疗(TEC方案)6次,复查B超:右乳肿块13mm*6mm*12mm,腋窝淋巴结未见明显肿大。 继于2014年8月25日行右乳癌改良根治术. 术后病理:(右乳癌化疗后根治标本)右乳浸润性导管癌,乳腺小叶萎缩,间质纤维增生,部分区慢性炎细胞浸润,上皮退变,见组织细胞反应,含铁血黄素沉积,散在钙化,未见明确肿瘤残留,可符合化疗后改变,乳头、表面皮肤及基底切缘未见癌侵犯,腋窝淋巴结未见癌转移。 术后口服AI内分泌治疗。 术后至今未发现明显转移及复发。

随访 讨论

讨论:个人认为新辅助化疗使该患者达到临床意义的PCR,但是该患者行新辅助化疗前有腋窝淋巴结肿大,未行腋窝淋巴结穿刺,无化疗前后的淋巴结细胞学对比,缺少细胞学的证据,有点遗憾。

发布于 15-05-30 21:48

8 个评论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