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的正常生理屈度测量颈椎生理曲度的方法为沿齿状突后上缘开始向下,连每一椎体后缘成一弧线,再由齿状突后上缘至第七颈椎椎体后下缘作一直线,弧线的最高点至直线的最大距离为颈椎生理曲度的数值。正常范围大约在12(±5)mm范围内。
颈椎生理曲度的存在,能增加颈椎的弹性,减轻和缓冲重力的震荡,防止对脊髓和大脑的损伤。由于长期坐姿、睡姿不良和椎间盘髓核脱水退变时,颈椎的前凸可逐渐消失,甚至可变直或呈反张弯曲,即向后凸,成为颈椎病X线上较为重要的诊断依据之一。
颈椎变直有哪些可怕的症状?
颈椎生理曲度变直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颈椎生理曲度变直后带来的症状:
1)颈部疼痛。
颈椎前后的肌肉力量不平衡,导致部分颈部肌肉被过度拉伸,从而出现肌肉劳损或撕裂,导致颈部疼痛。
2)手麻、手部无力等症状。
颈椎的生理曲度可以将头部重量均匀分布给每个椎骨和椎间盘,减轻颈椎承受的压力。一旦颈椎的生理曲度变直,头部的重量不再被颈椎前凸来缓冲和平衡,将会直接增加颈椎间盘承受的压力,加剧椎间盘的磨损更容易出现椎间盘突出。
当突出的椎间盘刺激压迫神经时,很容易引起手麻或手部无力等症状。
3)头痛、头晕等大脑供血不足症状。
在颈椎上,为大脑供血的重要血管需要从颈椎间孔穿过。
有研究指出,在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患者中,颈椎骨与椎骨之间的距离变窄,从椎间孔穿过的血管被压迫,导致血管直径变小,血流量较少且慢。
这会直接影响大脑供血,导致头痛、头晕等大脑供血不足等症状。
为何颈椎曲度变直不可怕?
这主要是因为常见的颈椎生理曲度变直通常是由后天的不良姿势所致,而这样的颈椎生理变直往往是可逆的。
通过针对性的运动康复和专业的手法治疗,是有可能把变直的颈椎恢复正常曲度的。例如:
颈部辅助伸展运动
坐在椅子上,直立上半身,
取一条毛巾套在脖子上并向前拉直,
收紧下巴,头部后仰,
保持10秒,
放松身体返回原位,重复10次。
燕式俯冲第一阶
俯卧,
手臂弯曲置于头部两侧呈L型,掌心向下。
夹紧肩胛骨,同时仰起头部和颈部。
返回起始位置。重复10次。
为何运动可调整变直的颈椎?
这是因为被不良姿势所致的颈椎曲度变直,往往伴随着颈椎前后的肌力不平衡。例如经常被低头姿势拉扯的后颈肌肉会比前面的肌肉力量较强,但同时也更加紧绷和僵硬。而针对性的运动康复不仅可以改善肌肉间的不平衡,帮助颈椎恢复正常的生理曲度,还可以重新训练大脑适应调整后的生理曲度,避免由于生理曲度变化过程中不适应引起头晕等负面影响。另外,除了科学的运动康复,还需要改正头颈前伸、弯腰低头等不良姿势,有意识地积极纠正头颈姿势,这是预防和调整颈椎曲度变直的重要方法。
何为正确的头颈位置?
正常情况下,当你站直或坐直时,耳垂的位置应刚好位于肩峰的正上方,如下图所示。如果长期维持耳垂位于肩峰的前方或后方都是不利于颈椎正常的生理曲度的。例如头颈前伸的姿势会让耳垂位于肩峰的前方,如下图所示。
所以,无论是玩手机、电脑工作时都要注意:放松地挺直腰背,双眼直视前方,避免长期头颈前伸或后仰姿势。例如,玩手机时,应把手机抬高至胸部及以上位置,以避免看手机时长期低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