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应用

外科感染的抗生素治疗

田医师   沧州市人民医院
肺炎 肠炎 伪膜性肠炎
(一)药物选择及调整 合理使用抗生素是治疗外科感染必不可少的手段,治疗感染前应知道引起感染的可能的常见病原菌。据解放军第304医院1995—1996年统计,外科感染最常见的病原菌依次是绿脓杆菌(占20.7%)、大肠杆菌(19.9%)、金黄色葡萄球菌(17.2%)、沙雷菌(7.8%)、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6.6%)、变形杆菌(6.0%)、肠球菌(5.5%)和克雷伯菌属(4.4%)。武汉市13家医院1996年调查,外科感染病原菌出现频率的顺序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占27.9%)、绿脓杆菌(18.4%)、大肠杆菌(17.9%)、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7.6%)、肠杆菌属(5.0%)和克雷伯菌属(4.3%)。不同部位感染的细菌谱有所不同。软组织或创伤感染以革兰阳性球菌为多,其次是革兰阴性杆菌;腹腔感染主要是肠道杆菌、绿脓杆菌、肠球菌和厌氧脆弱类杆菌;静脉导管相关感染主要是表皮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伪膜性肠炎是厌氧难辨梭状芽胞杆菌。在外科严重感染中,尤其是腹腔内感染,要注意:肠球菌是腹腔感染中常见的革兰阳性菌,但肠球菌和脆弱类杆菌在腹腔内感染中具有协同作用,应用有效抗肠球菌药物,如氨苄青霉素和庆大霉素等可以明显减少残留细菌数量。腹腔和盆腔感染多由厌氧和需氧菌所致,尤其是革兰阴性杆菌、肠球菌和脆弱类杆菌,后者是主要的厌氧菌感染致病菌,需联合用药。要按致病菌的种类选择合适的抗生素。革兰阴性需氧菌较易对抗生素耐药,由于其所产生的β-内酰胺酶(青霉素酶仅是其中1种)所致。可将这些细菌分为产生Ⅰ型β-内酰胺酶和非Ⅰ型β-内酰胺酶,后者有大肠杆菌、肺炎杆菌和脆弱类杆菌,许多族抗生素,包括新型青霉素和第三代头孢菌素可被Ⅰ型β-内酰胺酶所水解。肠球菌是独特的耐药菌株,对头孢菌素、氯林可霉素和氨基糖苷类耐药,使用头孢菌素治疗肠球菌感染是抗生素疗法中最常见的错误,最有效的抗生素是青霉素、氨苄青霉素和万古霉素,单独使用时常不是杀菌剂,仅抑制其细胞壁合成,当与庆大霉素合用时则出现协同性杀菌作用。 抗生素的选用必须根据培养的细菌株种类以及抗生素敏感试验结果,未获得这些资料之前任何抗生素的选用均是经验方案。为了使得经验更符合实际情况,应对各种外科感染常规做细菌培养,待积累一定资料后可以得出本地区各种感染的常见致病菌和敏感的抗生素,使经验用药更符合实际。危重感染经验用药要采取“全面覆盖”的方针,即同时控制外科感染最常见的革兰阴性肠道杆菌、绿脓杆菌和革兰阳性球菌。 抗感染方案实施后,应观察临床疗效、临床反应(一般需72h)并注意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必要时进行调整。若临床反应与实验室报告不符,应以临床为准。例如病情好转但实验室报告细菌耐药,不需要更换抗生素,感染严重者可考虑加用一种细菌敏感的药物。病情不好转甚至恶化,应认真分析原方案中选药、配伍、剂量、方法存在什么问题,结合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进行必要的调整。 (二)用药方案 用药剂量应掌握在既能形成血和组织中有效浓度(最好4倍于最低抑菌浓度以上)又不产生毒副反应的范围内。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有浓度依赖性杀菌作用,即提高浓度可以加强效果。它们还具有“抗菌后效应”,即血和组织浓度降到有效水平之下以后,敏感菌仍在若干小时内因蛋白合成障碍而不能繁殖。因此氨基糖苷类无需1日多次给药,将全天剂量1次投予,其产生的高浓度可以加强疗效,而间隔时间延长又能减轻耳、肾毒性;喹诺酮类也只需12h给药1次。β-内酰胺类则有不同的作用特点,超高浓度并不能加强其杀菌作用,而长时间维持血和组织中有效浓度却能提高疗效。为此要增加给药次数,缩短间隔时间,对中度以上感染,每6~8h给药1次是必要的。
发布于 19-01-12 15:32

9 个评论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