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应用

PPD试验临床意义解读

赵医师   济南市传染病医院
肺结核 肿瘤 脑膜炎
1.  PPD试验原理 凡感染过结核杆菌4-8周后,机体会产生相应的致敏淋巴细胞,其对结核杆菌或结核病杆菌的特异性蛋白成份具有识别能力;当再次遇到结核杆菌或结核蛋白时,致敏的淋巴细胞受到刺激会释放出多种可溶性淋巴因子,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巨噬细胞在局部集聚、浸润;约在48-72h内,局部出现红肿硬节等Ⅳ型变态反应,呈现变态反应阳性。 2.  PPD试验阴性临床意义 ⑴机体未受结核菌感染; ⑵卡介苗接种不成功; ⑶感染时间段,免疫及变态反应尚未形成。 3.  假阴性反应 机体虽已受结核菌感染,但PPD试验为阴性反应。 ⑴机体处于变态反应窗口期; ⑵结核菌素的复强作用:自然感染结核菌或接种卡介苗后,随着时间的推移PPD试验皮肤反应可以减弱或呈阴性,2周后重复检测时,可恢复为阳性; ⑶重症结核病:如血行散播性肺结核、结核性脑膜炎等; ⑷HIV 感染、AIDS及急性传染病,如麻疹,风疹,猩红热,病毒性肝炎等; ⑸药物因素:服用免疫抑制剂、抗肿瘤药物可使反应减弱或呈假阴性。 4.      PPD试验阳性临床意义 ⑴接种卡介苗后; ⑵结核病病人; ⑶无明显症状仅一般阳性反应,表示曾经感染过; ⑷强阳性反应者,表示体内有活动性肺结核; ⑸婴幼儿尤其是未接种卡介苗者,阳性多反应体内有新的结核病灶。 ⑹由阴性反应转为阳性反应,或反应增强由原来<10mm增大>10mm,且增幅超过6mm时,表示新近有感染。 5.      PPD假阳性反应 假阳性反应:机体没有受结核菌感染,但PPD试验阳性。 ⑴感染者受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由于结核分枝杆菌与其他分枝杆菌存在部分交叉抗原,对PPD试验有交叉反应。 ⑵卡介苗接种后变态反应:但其反应强度明显弱于结核菌自然感染。
发布于 18-10-30 21:03

0 个评论

暂无评论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