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语
老年人常多病共存,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冠心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因而联合用药比例比较高,可能就会致药物疗效和/或不良反应发生变化,进而就会增加发生ADI(不良的药物-药物相互作用)的风险。
老年人生理功能减退,会致药动学和药效学的改变,如对中枢神经系统药物的敏感性增加,对华法林和肝素的反应更敏感,而对β-受体阻滞剂反应降低。
目前降压药物主要有钙通道阻滞剂(CCB)、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RB)、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5大类。
药物相互作用机制
一.钙离子拮抗剂(CCB)
CCB类药物有硝苯地平、非洛地平、氨氯地平等,主要经肝脏CYP3A4代谢。
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
ACEI类药物包括卡托普利、贝那普利、依那普利、赖诺普利、福辛普利等,在体内很少经CYP450酶代谢,较少发生药动学的相互作用。但,可与某些药物发生药效学的相互作用。
三.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RB)
ARB类药物有缬沙坦、氯沙坦、厄贝沙坦、替米沙坦、奥美沙坦等,绝大多数在体内不经过CYP450酶代谢,药动学相互作用较少见。
四.β-受体阻滞剂
脂溶性β-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美托洛尔等,在体内主要经CYP2D6代谢。水脂双溶性比索洛尔在体内经CYP3A4代谢。水溶性β-受体阻滞剂如阿替洛尔不需要CYP450酶代谢,一般不存在代谢性相互作用。
五.利尿剂
利尿剂包括噻嗪类利尿剂(如氢氯噻嗪、吲达帕胺)、袢利尿剂(如呋塞米)和保钾利尿剂如螺内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