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应用

一文简述,何谓心血管总体风险评估?

金医师   吉林省安图县妇幼保健所
导 语 众所周知,心血管疾病是由多个危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每个个体发生心血管病的风险不仅取决于某一个危险因素的水平,还取决于个体同时具有的危险因素的数目和水平。因此,对于心血管疾病的防治,不应孤立地控制某个单一的危险因素,还应重视心血管疾病的综合风险,在防治之前应评估血管疾病的总体风险。 何谓心血管疾病总体风险评估? 心血管疾病总体风险的评估是根据心血管疾病多种危险因素水平的高低和组合来判断或预测一个人或一群人未来(五年、十年或余生)发生心血管疾病急性事件(急性心肌梗死、冠心病猝死和其他冠心病死亡、以及急性脑卒中)的概率,主要强调的是对以动脉粥样硬化(ASCVD)为主要病理基础的缺血性心血管疾病未来发生风险的判断或预测。 总体风险评估及继而进行的危险分层是确定单个危险因素治疗策略的前提。国内外血脂异常和心血管疾病预防指南多推荐根据个体的ASCVD总体风险的分层来决定治疗的起始水平和治疗的目标水平。心血管疾病总体风险评估有助于临床医生针对多重危险因素制定个体化的综合治疗决策,从而可最大限度地降低患者ASCVD的总体风险。 尽管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尚有待研究,但其主要危险因素已经明确。大量的研究已证实,高血压、血脂异常(主要是胆固醇增高)、糖尿病、肥胖、吸烟、缺乏体力活动和不健康的饮食习惯是心血管疾病主要的危险因素。我国队列研究结果表明,缺血性心血管疾病(冠心病、缺血性卒中)发病风险中,80%归因于高血压、吸烟、高胆固醇和糖尿病。 心血管疾病总体风险评估方法 个体ASCVD总体风险的量化评估需要以长期(一般为10年)的队列人群研究所获得的基线和随访数据为基础,建立用于个体未来10年ASCVD发病风险预测的数学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计算多个危险因素不同水平组合情况下的平均发病风险。 目前国际上应用的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方案多是基于美国弗莱明翰心脏研究或欧洲SCORE研究建立的预测模型,这是因为许多国家缺少对本国人群心血管疾病长期发病风险的队列研究数据。 我国是少数拥有ASCVD长期队列研究的国家,因此,可依据国人的危险因素和ASCVD关联的特点、国人心血管病主要危险因素的平均水平和人群ASCVD的平均发病风险建立适合国人的ASCVD发病预测模型。 2007年发布的《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和2011年《中国心血管疾病预防指南》是基于我国人群队列研究的结果,提出了我国人群的缺血性心血管疾病10年发病风险评估方案及评估工具。2016年我国发布的《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和2017年发布更新的《中国心血管疾病预防指南》优化了我国人群10年ASCVD发病风险的预测模型,改进了ASCVD总体风险评估的整体流程,并进一步加入了ASCVD终生(余生)风险评估方案。 为进一步关注升高的危险因素水平对年轻人群长期风险的影响,以利于对ASCVD的早期预防和早期干预。近些年来,心血管疾病余生风险评估陆续被引入到欧美及中国的心血管病防治指南。 2013年,国际动脉粥样硬化协会血脂异常指南首次用余生(终生)风险评估代替了十年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并初步提出了缺血性心血管病余生风险高危的界值,特别强调人群心血管病的早期预防。2014年美国心血管病风险评估指南指出,对于年龄小于60岁的中青年人10年心血管病风险低于7.5%时应该进行余生风险的评估。 我国心血管疾病预防指南建议ASCVD的10年发病风险为中危且年龄小于55岁人群建议进行ASCVD终生(余生)风险评估,以识别中青年中ASCVD终生(余生)风险为高危的个体。如果具有以下任意两个及以上危险因素者,其ASCVD终生(余生)风险为高危: (1)收缩压≥160或舒张压≥100mmHg, (2)非-HDL-C≥5.2mmol/L, (3)HDL-C<1.0mmol/L, (4)BMI≥28kg/m2, (5)吸烟。 我国心血管疾病总体风险评估流程 我国ASCVD发病风险评估流程见下表:

*注:危险因素包括吸烟、低HDL-C及男性≥45岁或女性≥55岁。本危险分层方案重点在于促进多重危险因素的综合评估,积极采取预防措施,特别是生活方式干预。对单个危险因素的控制应以相应指南为准。ASCVD为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PAD为周围动脉疾病,TC为总胆固醇,LDL-C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为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BMI为体重指数。
发布于 18-08-19 06:12

0 个评论

暂无评论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