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应用

如何做好AS患者达标之路的引路者

杨医师   济南南郊医院
风湿活动
达标治疗(treat-to-target)概念起源于糖尿病和高血压的控制,近年来被引入到类风湿关节炎(RA)的治疗中,对RA的控制起到积极的作用。随着生物制剂的上市以及对强直性脊柱炎发病机制更深入的理解,强直性脊柱炎的达标治疗的概念也被提了出来。

一、权衡临床获益与患者要求,就AS治疗目标达成一致 (1)临床医生/患者的理解与定义不同,AS治疗要以目标治疗为导向。 (2)AS不同治疗阶段医患关注的治疗目标侧重点不同。 (3)所有衡量指标需要共同关注 (4)AS治疗达标——慢病管理的持久战 二、AS治疗的五个“小目标” (1)历次指南更新:强调患者参与的重要意义。 (2)AS达标治疗:医生的角色向领路人转变:沟通交流,教育工作,新兴技术手段 (3)五个阶段 (4)药物:AS治疗最重要的武器 ①NSAIDs:对伴疼痛和晨僵患者作为一线治疗,直至药物最大剂量。应答较好可以考虑持续治疗。疼痛评分作为疗效评估指标。 ②类固醇:肌肉骨骼炎症部位可直接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GC)。伴中轴型表现的患者不建议采用全身性糖皮质激素长期治疗。 ③DMARDs:通常不建议单纯中轴型疾病患者采用csDMARDs治疗。外周关节炎患者可考虑柳氮磺胺吡啶治疗。 ④bDMARDs:持续高疾病活动性(ASDAS≥2.1或BASDAI≥4)、传统治疗无效(≥2种NSAIDs治疗超过4周、周围表现为主)的患者采用bDMARDs治疗。目前临床中开始治疗直接使用TNFi。

三、依那西普-助力达标之路五步走,使达标成为可能 ①第一步:起效迅速,耐受性好。 医生:起效时间&耐受;患者:症状体征缓解 循证医学:ASA20为药物起效速度的判断标准。 ASCEND研究:依那西普使用患者54.1%在第2周时达到ASA20的显著改善。 ②第二步:有效控制症状体征并达到T2T缓解。 (3个月时)医生:缓解/LDA治疗目标;患者:正常起居生活; SPIN研究:依那西普治疗12周使AS患者炎性指标降至正常水平,64.1%达到临床重要缓解标准。 ③第三步:疗效持续的同时重视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 (每3-6个月随访时)医生:持续缓解/LDA目标&ASQoL?;患者:日常生活&社会活动; ASCEND研究扩展研究:依那西普治疗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工作能力。 ④第四步:维持缓解及优化长期治疗方案。 2016年ACR年会建议如果患者使用生物制剂缓解风湿病情药物(bDMARDs)可以维持疾病缓解状态,可以考虑bDMARDs减量甚至停用。抗药物抗体产生:临床医生关注的焦点;

依那西普治疗的患者抗药物抗体发生率显著低于单抗类药物,且抗药物抗体产生后会降低血药浓度。依那西普治疗达标后调整剂量,仍可获得BASDAI持续缓解。而对于有停药需要的患者,依那西普停药3周即可清除血药浓度,而使用阿达木单抗和英夫利昔单抗者需要约22周和26周才能清除血药浓度。 ⑤第五步:持续关注药物长期安全性 使用TNF抑制剂需警惕严重感染、结核或恶性肿瘤的发生,这些并发症影响药物的长期使用; TNF抑制剂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药物维持率调查中依那西普的药物维持率(62.5%)显著高于英夫利昔单抗(49.1%)和阿达木单抗(53.6%)。 强制性脊柱炎是不常见风湿免疫性疾病,在临床上强直性脊柱炎的症状被划分为早中晚三期,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具体表现为:

一、早期症状: 以腰、骶部位的疼痛,并伴有腰背部的僵硬感居多,这种僵硬感以晨起为明显,经活动后尚可减轻。也有以膝、踝、足跟、坐骨神经痛起病的。因此,如果在12~30岁的青年男性,发生腰骶、髋关节部位的持续性或间歇性疼痛,同时并伴有腰部僵硬感和弯腰、下蹲受限,或发生不明原因的跟骨、胸索、肋椎、颞颌、柄体、跖趾等小关节的疼痛,都应想到是否患上强直性脊柱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提高治愈率,降低致残率,是十分重要的。 二、中期症状: 有下背部或腰骶部疼痛;腰脊晨起僵硬;自腰骶部上升性向上蔓延性疼痛加剧;脊柱活动受限僵硬;疲劳、乏力、气短、面色淡白、消瘦、拍骨盆正位片表现位骶髂关节部骨缘模糊不清,尤其发生在髂骨一侧,并伴有关节两侧的斑点状硬化骨形成。 三、晚期症状: 有腰骶部疼痛加重,脊柱疼痛严重,并伴有全身关节疼痛,疼痛呈持续性不间断性;全身无力、消瘦、肌肉萎缩或部分消失、脏器功能下降表现;驼背、脊柱活动功能消失,拍骨盆正位片表现为骶髂关节部骨缘硬化融合,脊柱韧带已经骨化,脊柱间增生搭桥,严重畸形弯曲。这时治疗是很困难的,即使治愈,也会留下后遗症。因此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准确治疗是最关键的。 来源:刘湘源风湿免疫之家、强直脊柱炎
发布于 17-03-26 08:12

1 个评论

发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