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应用

如果每个人知道并了解这些……?

李医师   白云区京溪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普及心肺复苏知识,我们还需努力。 6月30日,一则抢救的视频出现在网络上,6月29日19点40分左右,在北京地铁6号线呼家楼站站台上,正在候车的天涯社区副主编金波突然倒地,丧失意识,随后有两名素不相识的地铁乘客对其进行了心肺复苏,一直等到救援人员的到来。 这则视频的温暖的,在人的生命受到威胁的时候,普通百姓能够出手相助,这是值得提倡的,也是我们普及心肺复苏技术取得了成效。但整个抢救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应该说,作为普通百姓能够出手相救已经是值得点赞了,我们讨论存在的问题,绝不是对这些爱心人士的指责,而是为了更好的普及心肺复苏知识。 一、胸外按压没有持续: 在这段长2分30秒现场视频中,尽管第一时间有人做心外按压,但胸外按压仅仅占据23秒,按压了55次,这显然是不足的,心外按压应该持续进行,视频中那位外国女性的按压是比较标准的。 二、提倡人工呼吸,但并不强求: 在视频中,有两位女性勇敢的进行了人工呼吸,这是值得赞赏的,但抢救人员把多数时间放在了人工呼吸上,是值得商榷的,确实,口对口的人工呼吸是很多施救者难以接受的,这是因为考虑到个人的卫生和感染的风险,加上病人的口腔可能会有呕吐物等。因此,现在的心肺复苏技术没有强调必须要做口对口的人工呼吸,没有条件的,或者施救者和有顾虑者,可以只做胸外按压,而不做口对口人工呼吸。 目前,市面上有口对口人工呼吸器出售,它可以有效的将病人和施救者的嘴巴隔开,从而解决口对口人工呼吸中的卫生难题,其售价只要3元钱,是值得推广的。 三、早期除颤应实施: 心跳骤停后80%以上会表现为室颤,而最有效的急救方式是除颤,每延迟除颤 1 分钟,抢救的成功率就会下降 7%~10%。因此,应该在胸外按压后,早期进行除颤,在国外,公共场合都有AED(自动体外除颤器),这是一种简单有效的除颤设备,任何能够认字的人都是可以使用的,适合于非专业人员施救用,但国内,目前还没有普及。需要有关部门加大力度,尽快推广这一简单有效的设备。 四、心肺复苏知识普及不够: 从视频上看,参与施救的是几位乘客,而地铁的工作人员则主要是协调和呼救,这说明我们的心肺复苏知识普及不够。对于这些公众场合的工作人员,应该人人学会心肺复苏的知识,成为施救的主力军,在国外,警察司机、消防队员、大中学校师生都必须接受心肺复苏和现场抢救、自救的培训。因此,我们国内的心肺复苏的培训力度是不够的。 其实,当心跳骤停发生后,4~6分钟是抢救的关键,如果在这个时间内没有进行有效的抢救。病人就几乎无法存活。有资料显示,如果4分钟内,我们有效地进行心肺复苏,8分钟内有效的施行心脏除颤,病人的存活率可达40%。我们知道,任何一个呼救都有一个反应的时间,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得到政府、急救部门的支持,几乎是不可能的,这就决定了心肺复苏的急救最有效的抢救应该是现场的非专业人员,因此,遇到心跳骤停的病人,救人最好的方法是在呼救的同时,伸出你援助的手,进行现场心肺复苏,为专业救援人员赢得宝贵的时间。 看来,普及心肺复苏知识,我们还需要努力。现场心肺复苏多数是非专业人员完成的,我们不能有太高的要求,我想说,没有对与错,只有做与不做,因此,我们也希望广大百姓能够在掌握了心肺复苏技术后,勇于出手,或许就能挽救一个生命。
发布于 16-07-02 08:41

9 个评论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