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压,是指血液对血管侧壁的压力。正是在血压的推动下,血液沿血管流至各个组织和器官,带来充沛的营养和氧气,带走代谢废物和二氧化碳。
正常情况下,血压总是在一个有限的范围内波动。但在有些时候,比如高龄、长期的精神紧张、过多的盐摄入、以及某些疾病等状态下,血压会超出正常水平,出现所谓“高血压”。
过去曾认为,高血压是人体为了应对生理需求而产生的正常代偿反应,这一错误观点直到上世纪中后期才得到纠正。
大量研究和事实证明:长期高血压会导致心、脑、肾脏等器官出现功能障碍和器质性损伤,必须及时予以干预和治疗。
糖尿病+高血压
糖尿病患者是一个既常见又特殊的群体。糖尿病人数众多,高血压又是糖尿病最常见的伴发疾病,因此,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人群极为庞大。
更为不利的是,“糖尿病+高血压”会产生“1+1>3”的协同效应,明显增加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脑卒中、肾病、视网膜病变等并发症的风险。
此外,由于糖尿病患者比较容易出现“体位性低血压”、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等现象,对高血压的诊断和治疗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糖尿病患者的血压控制目标
由于遗传背景、身体状况、基础疾病等因素的不同,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目标因人而异,并不完全相同。
对于大多数单纯性高血压患者,一般建议将血压维持在140/90mmHg以内。
但是,为了充分降低并发症风险,糖尿病患者有必要进行更严格的血压管理,建议控制在130/80mmHg以内。
近年来,也有不少医学研究结果主张适度放宽对糖尿病患者的血压控制要求。但对于那些年龄较轻、尚无并发症发生的糖尿病人,目标仍应从严。
需要提醒的是,对于少数高龄患者,血压如果过低反而容易引起更多不良事件,最好不要低于130/70mmHg。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降压治疗
和普通高血压一样,良好的生活方式管理是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最重要的降压方法。包括健康教育、合理饮食、规律运动、戒烟限盐、控制体重、以及保持良好心态等。
在药物治疗上,宜优先选择服用简单、效果平稳的长效制剂。用药时应从小剂量开始,根据病情逐渐调整,防止血压降得过快、过低。如果血压较高,建议从一开始就选择两种降压药联合治疗。
适用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药物有以下五类:
ACEI类(以“普利”为后缀,如卡托普利、依那普利等);
ARB类(以“沙坦”为后缀,如氯沙坦、缬沙坦等);
CCB类(以“地平”为后缀,如硝苯地平、氨氯地平等);
噻嗪类利尿剂(氢氯噻嗪);
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以“洛尔”为后缀,如美托洛尔、比索洛尔等)
其中,ACEI类和ARB类药物不仅降压效果明确,还能延缓并发症进展,是糖尿病患者的首选用药。
总结
对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糖、血压都是治疗的重点。此外,对血脂紊乱、肥胖、吸烟等各种不利因素,也必须给予全面地干预和管理。
如果把健康比作水桶,血压、血糖、血脂等都是组成水桶的木板,不能只片面关心其中一块,而忽略了其它短板。
唯有这些木板全都合格,才能更好地保障我们的健康之桶,不至于让桶内的生命之源早早流失。
作者简介:张征,内分泌科医生,医学科普专栏作者
下载或打开 医联APP 查看完整评论
立即下载
打开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