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或打开 医联APP 查看完整评论
立即下载
打开APP
患者,女性,63岁,汉族。主诉右上后牙疼痛2周就诊。患者右上后牙因“蛀牙”2个月前在外院行“假牙修复”,2周前右上后牙间断自发痛,未治疗,现疼痛加重。
检查:17牙全瓷冠修复,叩痛(++),松动I度,修复体边缘密合,形态大小未见明显异常。X线片示牙周膜增宽影像,根管内未见高密度影像,根尖区可见一边界不清的小范围骨质破坏低密度影。临床诊断17牙根尖周炎。治疗计划如下:拟最小限度破坏17牙冠修复体进行根管治疗。患者初诊拍开口位CBCT并制取印模,模型扫描并数字化。
使用CBCT(NewTom,Verona,意大利)对该患者上颌牙进行扫描,拍摄时要求患者小张口以确保上下颌的牙齿牙合面分开。CBCT扫描电压90kV,扫描电流4.00mA,曝光时间9.0s,初始轴层厚0.125mm,共得到403幅二维扫描断层图像。利用CBCT机自带的3D软件(NNT版本5.6,Verona)将数据以DICOM格式保存。其次,将DICOM格式数据导入医学图象处理软件(Mimics10.0,Materialise,比利时)进行处理。 建立包含牙釉质,牙本质和部分牙槽骨的三维牙体硬组织和根管形态模型 ,17、25、26、27牙为氧化锆全瓷修复体,因此CBCT重建冠部解剖结构不清晰。CBCT图像显示根尖周炎征象 。该患牙有颊腭双根,测量长度从牙合面到颊根根尖16.5mm,到腭根根尖16.7mm,根管弯曲度很小,因此可认为该值与工作长度相当。从牙合面到颊根根管口直线距离为6.3mm,到腭根根管口距离为6.5mm。